第(3/3)页 “有大事发生,王爷得太祖十四世孙谕令,将要起兵。事情紧急,王爷命我星夜赶来接您回去。” 汪仕容呈上密信,只见上面写到: 吾儿见信如晤……汝父不堪清人之辱,近又得洪武皇帝十四世孙密令,将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兵,请你务必于腊月初一前离京。另,附檄文一份,可交于心水,大量付印,十二月一日之后在京城内外广布张贴。 “父王他终于要起兵了?”吴应熊一惊,这个消息是他盼望许久的,他虽身为额驸,但憎恨清人夺了汉人江山,所以他此前曾力劝吴三桂起兵反清。现在他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父亲吴三桂终于要起兵反清,把清人赶回关外,恢复汉人江山;忧的是父亲吴三桂起事突然,事先也没有通报,现在才告诉他,为时晚矣。 “对啊,殿下,快跟我走!”汪仕荣催促道。 “不行,太晚了,我不能走了。”吴应熊长叹一声。 “为什么?不走在这里等死吗?” “我不能走。你想想,清廷现在撤藩令已下,草木皆兵,生怕父王那有任何异常。我一离开京城回到云南,岂不是暴露了意图?到时不光我活不了,还会连累父王。” “哎呀,这一层怎么事先没想到。世子您如此申明大义,但吴家就您一个儿子,不能绝后呀!”汪仕荣焦急地说。 吴应熊在屋里来回踱着步,眉头紧锁,“有了!你把世璠带走,这样可以两全!” “世璠?” “对,他是我的儿子。汪先生,你快把世璠藏在乳母怀中带走,我去设法引开侍卫。”吴应熊眼含热泪,“世璠是吴家最后的血脉,拜托先生一定要保护好他,平安回到云南!” 汪仕荣被吴应熊的一席话也感动得几乎哽咽,“世子放心,微臣一定会保护好世璠的!殿下保重!” 汪仕荣向吴应熊磕了三个响头拜别。他知道,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了。 这边汪仕荣正在为营救吴应熊而忙碌,那边康熙也没闲着。在部署完一系列撤藩事项后,八月十五日,为加快撤藩进度,选派礼部右侍郎折尔肯、云南巡抚朱国治为钦差,赶往昆明;又派户部尚书梁清标到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柄到福建,经办两省撤藩启程事宜。康熙又亲笔写下手诏一道,交给两位赴云南的钦差,手诏上写道: 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必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赏延奕世,宠固海山,甚盛典也。王夙笃忠顺,克摅猷略,宣劳戮力,镇守岛疆,释朕南顾之忧,厥功懋焉。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搬移安插。兹特遣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礼前往宣谕朕意,王其率所属官兵趣装北束,慰朕眷注,庶几旦夕觐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至一应安插事宜,已敕所司饬庀周详,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哉! 吴三桂接了旨,心中更加焦急,清廷这边不断地催促撤藩,连钦差大臣都派来了。但他还在等一个人,所以吴三桂于焦急之中施一缓兵之计,于十月份又上一疏,奏曰: 臣部下官兵家口,三十年来蒙恩眷养,生齿日众,恳请赐拨安插地方,较世祖章皇帝时,所拨关外至锦州一带,区处更加增廓,庶臣部下官兵均霑浩荡之恩矣。 吴三桂心中焦虑,他心里牵挂的是吴应熊。 “王爷,臣有负王恩,没能把世子接回来。”汪仕荣终于回来了,但带回的却是这样一个坏消息。 吴三桂怔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过臣把世孙接回来了。世子他说什么也不愿回来。”汪仕荣说。 “把世璠接回来了?”吴三桂的心稍微得到宽慰,“应熊他为什么不愿回来?” “世子说,朝廷现在严令撤藩,草木皆兵。若他回来,必定惊动朝廷,连累王爷。” “原来是这样。应熊真是个好孩子啊,为父对不住你了。”说完,吴三桂潸然泪下。 吴三桂找来方光琛之侄方荣,命他好生教育吴世璠,长大为父报仇。 吴三桂请求增廓土地的奏疏没有被批准,康熙只允诺在最大范围内给予照顾。钦差朱国治自从来到昆明以后,三日一催,令吴三桂不胜其烦,于是上奏说十二月一日正式启程。吴三桂叫来方光琛、胡国柱,叫他们吩咐将士们准备好孝衣孝帽。方、胡二人大为不解,吴三桂只叫他们准备就是了,无需多问。吴三桂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