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吴三桂:嗯,那就“兴明讨虏”吧,这个口号很好。下一个,本王应该如何称谓呢,总不能再叫平西王了吧,那是清人的封号。 胡国柱:对,是不能再叫平西王了。王爷还是改回“平西伯”吧,这是崇祯皇帝赐的封号,最合适。 方光琛:平西伯是没有任何问题,也很合适。只是伯爵级别稍微低了点,怕委屈了王爷。 吴三桂:唉,哪里会。 方光琛:可惜永历或者朱三太子不能给王爷一个封号,真是伤脑筋。 吴三桂:嗯,这个先放一边,回头再说吧。那咱们进兵线路呢? 马宝:我看我们可以先不起兵,假装撤藩,等到了湖北、河南等中原腹地,再突然起兵,杀清廷一个措手不及,怎么样? 胡国柱:马将军这个想法是很好的,只是太过冒险,万一中间出个什么闪失,假戏真做可就麻烦了。云南是咱们的根据地,还是从这里起兵最为稳妥。 吴三桂:嗯,我也觉得还是从云南起兵稳妥一些。我估计,清廷可能很快就会派人来督促我们撤藩,各位回去要及早准备。要加快兵马、火器、粮草的准备工作,同时注意,不要走漏了风声。 众人:请王爷放心! 就在吴三桂为起兵准备忙得焦头烂额之际,这天,忽然听得下人来报:“王爷,门口有一老道求见。” “老道?是什么人?”吴三桂问。 “此人颇为桀骜,也不通报姓甚名谁,但好像很有来头。” “王爷,不妨一见。”方光琛说。 “好吧,让他进来。” 只见得此人昂首阔步走进府中,目中无人,好一副道骨仙风。 此人刚一进门,方光琛便忙下跪施礼:“哎呀,不知周王殿下驾临,有失远迎!” “王爷,这位是夔州太平县明太祖十四世孙周王周伦圣殿下。” 吴三桂一听是太祖朱元璋世孙,忙也下跪行礼:“吴某不知周王驾临,还请殿下恕罪!” “吴三桂,你贪图荣华富贵,‘太祖训’你都忘到脑后了吗?”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臣不敢忘。” “好,有你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吴三桂听令!” “臣在!” “我以太祖世孙的名义,禅封你为‘周王’。你要谨记太祖训,匡扶大明、扫除胡虏,做中兴之令主!” “臣遵命!臣定会谨记太祖训,不负王恩!” 吴三桂得遇太祖十四世孙,获封“周王”,真可谓自助者,天助之!从此以后,人们不再称吴三桂为平西王,而称他为周王。 汪仕荣星夜赶往北京,终于来到吴应熊府邸。吴应熊,吴三桂独子。顺治五年,吴三桂从锦州调往汉中驻防,在经过北京期间,将吴应熊留在北京,作为质子。九年授吴应熊三等精奇尼哈番高爵。十年,顺治下召将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吴应熊,至此称额驸吴应熊。 “世子殿下,微臣汪仕荣拜见!” 汪仕荣来得很突然,事先并没有得到通报,吓了吴应熊一跳。 “汪先生,您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情吗?”吴应熊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