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呜呜呜,这几天沈乐忙着修它们,都不和我说话了……】 话音刚落,另外两个小家伙,争先恐后,连声抱怨: 【他除了每天送我过去,接我回来,都不理我了!】 【他也不和我玩儿!我今天把电搞跳掉了,他都没和我说两句话!】 沈乐忍了又忍,终于没有举起手来揉额头。 三个妖怪一台戏,三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吵起来,简直吵得能把他头都炸开—— 他推门入内,小木偶已经跳到架子上,一托盘一托盘,挨个儿看那些小小的玩偶。和自己比一下,再和自己比一下: 【这个没我大,这个也没我大,这个也没我大……沈乐,这个是弟弟吗?这个是妹妹吗?】 沈乐头疼。醒醒啊,我是接了个活儿回来干,不是又给你们添了一个弟弟妹妹! “你把它放下!” 糟糕,感觉自己像是个当爹的,刚把婴儿抱回家,一群大点儿的孩子就围上来看。他还得紧张兮兮地在旁边喊: “别戳你们妹妹!” “别捏她鼻子!” “别把她抱起来!你们太小了抱不稳的!” “不许把她装到书包里,带到学校给同学看!!!” 沈乐竭尽全力,好言抚慰了三小只一顿。包括但不限于,永远不会抛弃它们,永远不会不要它们,永远不会不理它们…… 好容易安抚完,看着它们不再哭唧唧,不再闹哄哄地嚷着上房揭瓦,要罢工,要离家出走(这都是跟谁学的!) 沈乐终于把小墨斗按回隔壁,勒令它继续干活; 把小油灯拎去第三进堂屋,给它塞了一本《电工学》的电子书,让它努力读书,下次不许再把宅子弄停电; 再把小木偶留在身边,让它给自己打个下手。这时候再想干活,已经头昏眼花,完全没心情对付那些缩微家具,只好把注意力转向了玩偶柜: 啧,这个玩偶柜,旧得有点厉害啊。柜子上的朱漆,本来是非常庄重的颜色,现在却已经斑斑驳驳,许多地方的漆皮都翘了起来。 “这拆都不好拆……稍微动一动,漆皮就敢给你往下掉……” 而且,文物修复人员,修漆面可不像普通木工,直接把残余漆面铲掉,然后刷刷刷刷,再上一遍或者几遍油漆。文物修复,要求精细得多: 那些开裂、翘起、卷曲的漆皮,得像粘书画残片一样,一片一片地粘回去! 沈乐郁闷地叹了口气。他之前跟导师做古建筑修复,那玩意儿没那么尊贵,掉点漆皮就掉点漆皮。 那些做文物家具修复的大佬,是怎么在拆开——掉漆皮,和不掉漆皮——拆不开之间平衡的? 沈乐模拟了一下,不得要领。他上网搜索了一下论文,嗯,论文帮助有一点儿,但不多: 有一篇故宫博物院大佬写的,《填漆戗金夔龙纹长桌工艺分析与修复》,讲到了漆皮修复方面。 特别指出,工作顺序是要先贴漆皮,再除尘: “物理除尘放在漆皮回贴之后,是为了防止在除尘过程中起翘的漆皮脱落,确保完整地保护好原有漆层。” ……但是,拆解成零件,进行结构加固补强,又要在修复漆层之前。 所以,你们是怎么做到又要拆解,又要不震落漆皮的? 这上面的漆皮,连物理除尘,也就是用软毛刷配合吸尘设备清扫浮尘,再用脱脂棉、棉签细部除尘,都怕伤到的! 沈乐左看右看,绕着玩偶柜子转了三圈,百般无奈。几次举起工具,几次放下: 旁边的“电梯”要拆下来,四角的金属构件要拆下来,上面的玻璃柜门、下面的木头柜门都要拆下来—— 拆卸这些东西,尤其是拆卸金属构件,肯定要有震动,而且震动还小不了。所以谁告诉他,到底应该怎么弄? 注: 关于把妹妹装到书包里,带到学校给同学们看这件事,猫咪是在知乎一个叫“你为什么挨过家里的打”的问题下面看到的回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