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金莺-《大魏逸闻录》


    第(1/3)页

    出了城门往西,官道上的人渐渐少了,路边的林子愈来愈密,马车又过了两道山弯,上了田埂小道,景色突然宽广起来,路边的大片灿灿的金黄色,风吹过去,涌起阵阵麦浪,远处是淡成浅黛的重山叠嶂,头顶是飘着几缕轻羽的蓝天,让人心旷神怡。

    马车在小道上的颠颠簸簸也没有影响秦珂的好心情,她掀着车帘子,望着田里弯腰劳作的佃户,回头问道,“阿姐,咱们家的田地在哪里?”

    红裳翻看手上的账册子,闻言笑道,“统共两亩田罢了,这里哪里看得到?还有一段的路呢。”

    黄杏笑道,“姑娘可是想去田边玩?如今田里忙,收了粮食还要用陶碓脱粒,乱乱糟糟地倒不好玩。不如呆在庄子里,樱桃该熟了,而且听我阿娘说庄子里头养了鲤鱼,正是肉肥味鲜的时候。”她的老子娘都是在庄子上,幼时也一直住在庄子里,故对庄子里十分熟悉。

    秦珂喜道,“有鲤鱼?太好了,阿姐,到庄子上咱们做个锅子鱼吃吧。”

    红裳瞧她的欢喜劲儿,不由合了账簿子,伸手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子,“你个小馋嘴,是谁告诉你锅子鱼好吃的?”

    因为那是她前世会的不多的拿手菜之一。出嫁前的姑娘总要学做几样菜,在新婚第二日才能以馈舅姑。从前阿娘特意请了东都府的厨娘来府里教她学做了几道菜,其中一道就是东都府的名菜“奶汤锅子鱼”,用的是菊黄酒熟之时乾河新上市的鲤鱼。为学好这道菜,她吃了不少苦头,但也由此记住了那个味。

    秦珂皱了皱鼻子道,“……那是我从书上看来的。”

    红裳不疑有他,含笑看了她一眼道,“咱们家阿衣看来也是个读书人,什么都能从书里晓得。”她又捏了捏秦珂脸蛋,亲昵道,“还怕羞呢!阿姐都知道啦,你怕字写得不好看,一写完就命小青烧掉对不对?傻孩子,字练练就好看了。你小的时候阿爹还夸你有天赋呢!”

    秦珂心里一笑,她哪里是害羞字写得不好看,她是怕字写得太好看了!不过这个理由找得真好。她搂住红裳的胳膊,将脑袋在她肩膀上蹭了蹭,“阿姐不许笑话我。”

    一旁的黄杏忍不住道,“奴婢爹娘说念书的人都很厉害。”她两只眼睛弯了弯,“咱们以往吃鱼了不得做了鱼,这还要好手艺,还没听说过锅子鱼呢!原来书里头连这个都有!”

    这个怎么可能有,谁家厨子自己吃饭的本事不守牢了,还往书上写,广而告之?那是厨娘见自家一个闺中小娘子总不可能抛头露面地与她争饭吃,况且自家阿娘给的赏银不少,才教自己的。

    秦珂依着红裳笑眯眯地道,“这有什么,姑娘我到厨房里那么一说,不就会了?到时候厨房做出来,分点给你这丫头尝尝。”

    黄杏连忙笑道,“那奴婢得先谢谢姑娘了!”

    三人正说笑着,马车却一停。前方隐隐约约传来吵嚷之声。

    黄杏连忙掀帘问道,“怎么了?”

    赶车的小厮石青回道,“前头的路被挡了。”

    红裳透过车帘瞧了一眼,不宽的田埂路前方围着一圈人,还有一架齐头平顶的马车歪在一边。红裳不由犯了难,前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若是为了避免麻烦,最好就是绕道走,可这田埂路不宽,连个转圜的余地都没有,更何况后头还跟着一辆马车。前方不远处的岔道口却又被那伙人给堵住了。

    她不由皱起了眉头,“这里离庄子还有多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