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确实,让钦天监的人商量商量。”朱元璋道,“他们翻翻史书,应该很快就能制定出来新历法,到时候新历法和年号并行。标儿,你还有什么想法,都一口气说出来。” 朱标很不客气的从怀里掏出厚厚一本书,从天文历法到地理名词再到数学物理化学术语等,都写了如何定义的建议。 朱标不是专业人士,这些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制定。他只是抛砖引玉。 后世人都知道,“标准”等于话语权。不趁着大明屹立世界之巅的时候把话语权制定了,被西方人抢占话语权后,很多学者就会越学习西方人占据主导权的领域科学(特别是人文社科),越被洗脑。 朱标不知道华夏将来会不会再次沉沦,但现在老祖宗把“标准”定下,子孙后代重建华夏辉煌的时候,就能拿着史书“自古以来”,不用从零开始,用别人的标准。 朱元璋翻看着朱标的书,心中浮现一句话,“为后世子孙计”。 朱元璋笑道:“这确实很重要。礼部那些人天天闹着一会儿复原这个朝代的礼仪,一会儿复原那个朝代的礼仪,不如让他们吵这个,还有意义一些。” 朱标使从地底下挖出来铜铁矿。他们没去挖,只是因为石制的武器已经足以让他们在双脚能到达的范围称雄罢了。 实际上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金属冶炼和打造工艺已朱标知道,陈东说的是火鸡。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奇迹,有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是奇迹中的奇迹。 在有智慧生物存在的星球上,文明的发展也需要看运气。 后世有许多研究美洲文明的书籍,总会悄悄藏一些和事实不符合的思想,好像美洲文明在殖民者到来之前,过的是野人般的生活。 不知道何时,连玉米、土豆、红薯等驯化,都变成了西方殖民者的功劳。 其实就算没有研究过美洲的历史,只看华夏自己的历史书,在明中后期,玉米已经传到了明朝。即使明朝统治者没有重视,玉米的模样已经被描绘下来,和现代玉米模样几乎没有区别。 没有哪一种农作物,会在短短一百年就能进化完善。 如果有机会去玛雅文明遗址旅游,旅客们会看到一副玛雅人向太阳神进献玉米的壁画。考古学家已经确定,玛雅文明主要的粮食就是玉米。 希瓦托特拉岩洞遗址中发现了仿佛麦穗一样的原始玉米,那是距今九千年的事。九千年时光,美洲人的智慧,为世界奉献了三种高产的作物和许多风靡世界的调料、蔬菜。他们并不是只知道采集和打猎的野蛮人。 美洲文明没有发展起来,只是运气不够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