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文正接了堂弟们回来,朱标和李文忠就不再说什么皇帝不皇帝的话。 “去洗手。” “我先吃一口!” “洗完手再吃。” “哥!你最好了!” 朱标只好切下肉,先挨个喂了弟弟们一块,弟弟们才心满意足去换衣服洗手。 朱文正嘴张得老大。 朱标恶狠狠给他塞了一大块肉,差点把朱文正噎死。 朱文正双手捧着吐出来的肉继续吃,也不嫌弃脏。 朱标本来是恶作剧,但他再次发现,对正哥恶作剧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之后兄弟几人吃着烤羊啃着瓜果唱着歌,好不快活。 除了朱标不是太快活。因为哥哥弟弟们的鬼哭狼嚎实在是太吵。 儿子侄儿外甥吃着烤羊啃着瓜果唱着歌的时候,朱元璋正坐在龙椅上,一只手肘搁在龙案上,手背托着下巴,看台阶下的大臣吵吵闹闹。 他们已经吵了一天。 大朝会的时候,大臣们都会站着,朱元璋的龙椅前面也没有桌子;小朝会上,朱元璋和大臣都有椅子和桌子,桌子上还有笔墨纸砚,有些公务在小朝会上就解决了,提升了许多效率。 后者是朱元璋在当豪商的时候学到的经验。 大朝会只是走个过场,一般小朝会才是维持大明日常运转的最高会议。 现在空印案已经被查得差不多,该定下第一批处罚名单。小朝会吵得不可开交。 但滑稽的是,和支持处罚空印案的大臣吵架的不是另一批朝廷重臣,而是一个“草民”。 朱元璋坐在最上首处,大臣们坐在两侧,出列的人就在中间站着说话。草民不是官,他得跪着。 郑士利跪在地上,常遇春站在他身旁,两人的争论已经到了末尾。 郑士利身为文人自然能言善辩,但常遇春居然真的能辩驳得他哑口无言,脸上清高的表情全无,连连磕头辩解自己没有不忠之心。 刘基气得心里咬牙切齿。 还真让标儿说对了,讲理的说不过胡搅蛮缠的。常遇春这个屯田元帅一入朝,几乎就奠定了这场朝议的胜负。 除了朱标出的主意,常遇春自己的口才也至关重要。 在朱元璋渡江攻占集庆(南京)的时候才以匪徒之身独自投靠朱元璋。到了大明建国的时候,即使他不是屯田元帅,历史上功劳也仅次于李善长和徐达,越过一众朱元璋的老乡成为朱元璋的心腹,靠的可不只是打仗厉害。 当初朱元璋下定决心杀邵荣,常遇春的劝说就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如何以言语杀人,常遇春真的很擅长。他读过书后,能够引经据典,对此就更擅长。 常遇春先质疑郑士利道德,然后质疑郑士利的忠诚,最后他含泪俯身和郑士利并排跪着,质问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为什么运输路途中能少这么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