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和他开的这个玩笑所传达出的对他的信赖和亲近,比什么功臣前三厉害多了。 徐达抓挠了一下头发,道:“皇上啊,后世的戏文里,我俩估计都要演丑角了。” 朱元璋大乐道:“戏文都能演咱们了,那估计大明都没了,随他们演。” 李善长使劲干咳,示意大明的开国皇帝不要说什么大明没了的混账话。 在李善长的死亡视线下,朱元璋和徐达两个不正经君臣终于不再开玩笑,认真和李善长一同商量起给功臣们封爵的事。 …… 远在北平的陈标在接到洪武皇帝马上就要莅临北平,把北平变成北京的旨意时,还得到了自己从陈标改名为朱标的消息。 陈标第一反应是,朱标这个名字不好听。 这一定是因为“朱”这个姓氏不太好取名的缘故。 他第二个反应是,我家正哥变成了燕王,那永乐大帝以后当什么藩王?!燕王朱棣没了?! 至于陈国瑞为功臣第一,赐国姓,此后陈家的产业该怎么还是怎么,只是从“陈家”直接改个姓成为皇室和宗室的产业而已,陈标吃惊但又觉得理所当然。 我陈家为大明皇帝鞠躬尽瘁,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赚出了大明军费和基建费用,就算是李叔叔和徐叔叔当面,我也敢拍着胸脯说,这功臣第一我陈家当之无愧! 顶多这第一功臣是我爹陈国瑞还是我陈标,需要再斟酌斟酌而已。 但陈标也知道,自己毕竟年幼,功劳只能被不要脸的老爹吞了。 至于老爹不要封王,将封王给正哥,陈标欣慰老爹难得聪明了一回。 陈家树大招风,虽说不到功高盖主的地步(谁的功劳能比得过大明太祖朱元璋本人?!),也还是低调些好。 这王爵是必须要拿的,拿了才能堵住那些对陈家虎视眈眈的人的嘴。 将王爵转给正哥,既避免了洪武皇帝要给陈家两人封爵的尴尬,正哥这个洪武皇帝的义子当藩王也算较为名正言顺。 陈标感慨:“姜还是老的辣,老爹这一手真的绝!” 朱文正:“啊,好吧。”如果不是标儿在这,他的白眼已经翻得眼睛疼了。 皇帝四叔你是不是有病?! 李文忠激动:“我至少有个国公当当吧?” 陈英叹气。他功劳最少,以后还得努力。 陈标道:“我还是有点担心。你们都有爵位,我陈家是不是有爵位的人太多了。” 李文忠笑道:“首先,我姓李,得到爵位,怎么能算到陈家头上?然后,阿英既是陈家义子也是皇上义子,他的身份也轮外。严格说起来,现在陈家一个都没捞着呢。你看,你和舅舅都没有爵位。” 陈英道:“现在我们已经不是陈家了,是朱家,再多爵位都正常。我想干爹向义父推辞了王爵,义父应该会补偿你一个较高的爵位。” 李文忠道:“我们标儿也能当国公?” 陈英道:“国公太高,可能是伯爵。” 陈标点头,满意道:“那也不错,至少见到大部分人都不需要行礼了。” 朱文正把着陈标的肩膀,压得陈标不断瞪他:“标儿,你怎么如此平静?我还以为你会哭着闹着喊着说陈家功高盖主要完蛋,现在就要出海逃命呢。” 李文忠忍俊不禁:“对啊,标儿,你怎么不哭闹?” 陈英给了两兄弟一拳:“闭嘴。标儿,别听他们的胡话。” 陈标瞥了两人一眼:“我都来镇守北平了,这功劳是说没就没的吗?再说了,就以皇上的功绩,谁的功劳能盖得住他?只是以前老爹说,李叔叔和徐叔叔没被砍头,我陈家就不会有事。现在李叔叔和徐叔叔得看着我们陈家会不会被砍头,然后寻找退路了。” 陈标摸了摸脖子,怅然道:“哦,现在我不是陈标,是朱标了。” 突然改了个姓,好不自在。 朱这个姓,真的不是很好听啊。 陈标再次道:“朱标的名字总感觉怪怪的,不好听。” 朱文正:“确实。你改名叫朱文标好了。” 陈标意动。 当时洪都之战,他已经发现陈家功劳高得有点吓人时,曾经想给朱元璋当义子,改名朱文标。 朱文标的名字确实比朱标好听啊。 “喂喂喂,别乱来。”李文忠笑得前俯后仰,“我倒是不介意,你小心被舅舅抽死。” 陈英扶额:“文正,你能不能别作死?你是不是一日不挨抽,心里就不舒坦?我现在就抽你一顿如何?” 朱文正冷哼:“是标儿自己说朱标的名字不好听。” 兄弟几人打打闹闹后,好好吃了一顿,提前庆祝朱文正成为“燕王”。 常遇春特意从屯田的地方赶回来,参加了这次庆祝会。 以后朱文正就是大明第一个戍边藩王,常遇春为人处世圆滑,自然会与朱文正结善缘。 不过常遇春回来,最主要还是庆贺陈家被赐国姓,陈标改名朱标。 他想,皇上以后开口叫标儿“朱标”的时候,一定很想流泪吧。 他现在都想流泪。 常遇春真的是掰着手指数着标儿及冠的时候。 他真的快受不了主公了。 常遇春认为,即便自己有屯田的功绩,在功臣排位上,也不该比徐达高。 徐达可不只是元帅,他每打下一处地,就能安抚当地民众,打仗和抚民都非常厉害。 徐达也规范了大明军纪,几乎是大明军队主心骨一样的人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