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马秀英的平衡之道-《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3)页

    朱元璋叹气:“谁不想呢。快了快了,我先把陈家的事处理好。”

    说到这朱元璋又满脸怒气:“这群人,看了标儿的折子,还真想把陈家的产业都收为大明所有,交给户部管理啊!就算标儿不是我儿子,陈家不是我的产业,若是一个人辛辛苦苦为我招兵买马,我一登基就毫不客气的把人家产夺了,我还是个人吗!”

    马秀英道:“这也没法子。如果一个商人比国家还富,谁不担心?不过若陈家不是咱们家,也不会掌握大明大大小小的商路。”

    说到这,马秀英忍不住笑道:“你又不蠢,怎么会让一个商人替代户部?”

    朱元璋摸着胡须道:“说的也是。”

    陈家拿着他朱元璋麾下所有资源去“行商”,才有现在的规模。若陈家家主不是他和标儿,怎么可能发展得如此迅速,承担了“户部”的责任?

    朱元璋乐道:“我看户部那群人跳得最厉害,就是担心陈国瑞变成户部尚书吧?”

    马秀英道:“他们难道不是担心陈国瑞进入中书省,变成丞相?”

    朱元璋更加乐不可支。

    笑完之后,朱元璋道:“我看宋朝官制挺麻烦,称号一个比一个拗口,改一改也不错。至于丞相,其实也不必要有了。标儿说的那个大明后期的……嗯,内阁也不错。但内阁中得文武各半,不能变成文官们的一言堂。”

    皇帝强大的时候,内阁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团体,大小事皆由皇帝过目;皇帝如果昏庸,内阁也能让朝政不至于太过糜烂。

    明朝内阁不是现代内阁,而是多丞相制度,反而能极大加强君权。

    朱元璋想着中书省那群人,嘴角浮现冷笑。

    若不是有标儿教着,他恐怕会被一些人架空了。

    就算李善长等人没有背叛他的心思,但李善长等人从未身居高位,当过元朝高官。他们行军打仗时很有本事,治理百姓也有模有样,但论官场斗争,他们自己都不太会。

    朱元璋想着陈标给他家书中的耳提面命,再次生出了要是陈标能归位就好了。

    这些麻烦事全丢给标儿,自己只负责标儿说砍了谁就砍谁,多快活惬意?

    朱元璋哀叹之后,第二日还是得照常上朝吵架。

    这都洪武二年了,有一件事必须立刻吵出来,那就是功臣排位。

    就算不把所有功臣都排好,至少先排一批稳定开国勋贵的心。

    或许是朱元璋最近天天和朝臣们吵架吵得心态有点崩,他在进行功臣排位的时候,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给了包括马秀英在内都没能预料到的排名。

    徐达在大朝中听完圣旨后,整个人都傻了。

    我他妈为你朱皇帝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你还真能把我排到第四去?!你良心呢?!

    朱元璋当众对徐达挤眉弄眼。

    没错,我就是要整你。你不是很嚣张,说自己一定前三吗?

    朱元璋第一批功臣,前五排名如下。

    第五,朱文正。洪都之战的功劳,主帅朱文正分得最多。之后朱文正南征北战,虽说是“小将”,但朱元璋给他的机会足,他自己又是将帅之才,自然功劳可以排上前五。

    顺带一提,第六是李文忠。陈英遗憾没能上榜。

    第四,徐达;

    徐达表示心态崩了。

    第三,常遇春;

    众人皆认为没问题。常遇春若只是一个将领,功劳就会和徐达换个位置。

    但谁让常遇春现在是屯田元帅?带兵打仗需要稳固的大后方,常遇春的功劳就比徐达大了。

    第二,李善长;

    这个名字一出来,所有人都震惊无比。

    徐达认为自己前三,想的是第一肯定是李善长,自己和常遇春谁先谁后看朱皇帝的心情。

    现在他掉到了第四,李善长只是一个第二,他完全想不出来,谁能比李善长更适合当第一功臣。

    满朝文武都想不出来,还有谁功劳比李善长还大。

    所以他们都竖起了耳朵,去听听大明朝第一功臣是何方神圣。

    朱元璋亲自念功臣排位圣旨,念第一之前停了许久,吊足了胃口,才慢悠悠道。

    “第一,陈国瑞!”

    徐达:我屮艸芔茻!算你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