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亲兵们皆恸哭,看着张士信的眼神是深切的仇恨。 张士信眼神飘忽了一下,然后理直气壮道:“等明军打进来,你们都得死!我救了你们的命!你们该感谢我!” 亲兵们要冲上来揍张士信,明军赶紧把张士诚的亲兵拦下来。 明军虽然也看不起张士信,但张士诚还没降,以张士诚对这个弟弟的溺爱,如果张士信出事,他们担心平江一战到结束的时候,又会起波澜。 朱元璋和张士诚一前一后来到城门外平地上。 朱元璋活动了一下肩膀,道:“你说你要见标儿,为何?” 张士诚道:“我如果说我只是想见一见他,和他聊一聊,没想过害他,你信吗?” 朱元璋道:“接到你的信的时候我不信,但现在见到你我就信了。随意打一场,点到即止。你随我回应天,我召标儿来见你。” 张士诚道:“我不会降。”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等你见了标儿后,你想降想死都随你,但别想逃。” 张士诚低头擦拭了一下长刀,沉声道:“不逃。” 短暂对话之后,朱元璋和张士诚同时夹紧马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了对方。 斗将中,本应该以长枪为主。但此刻朱元璋和张士诚不为厮杀,只是想比一比,便只用长刀。 两匹骏马不断擦身而过,两柄长刀不断碰撞,火星四溅,发出刺耳的声音。 张士诚是当世猛将。 朱元璋身为元帅和主公的身份更为人所知,他早年亲自厮杀的经历被过分耀眼的统帅才华掩盖,倒是被人忽视了。 但像朱元璋这样二十七岁的乞丐,到了红巾军中能一路爬到将领的位置,除了那张好看的脸,本身勇猛也是原因之一。 朱元璋一穷二白,加入红巾军的时候又没读过书,身上值得别人夸赞的东西除了脸,就只有一身力气了。 早期的仗,都是朱元璋亲自当先锋一刀一刀砍赢。 即使现在朱元璋身为主公,很少再亲上前线,就算上前线也是督军。但他的武力在殴打老伙伴的锻炼中并未退步,甚至更加纯熟。 但他现在每一招都压着张士诚打,倒不是他的武艺超出张士诚多少,而是两人从心境到身体状态,都有天壤之别。 朱元璋每日在城外都能吃到肉,张士诚为了守城精打细算不敢多吃;朱元璋已经当了皇帝气势正强,张士诚身为败者还遭遇了幼弟的背叛;之前张士诚为了突围,能把常遇春追着打,现在他心底那股气已经泄了,力道也就不强了。 朱元璋一刀比一刀更沉,张士诚手一抖,长刀脱手飞出。 朱元璋收刀,心情不知为何,瞬间低落:“照顾好张士诚和他的家眷,不可骚扰,不可薄待。” 心惊胆战地看着朱元璋自己跑去斗将的徐达松了一口气:“是!” 朱元璋令明军入城时严格遵守纪律,不可扰民。 常遇春在同僚灼灼目光中,委屈地接下了抚民的重责。 “屯田元帅常遇春来了,你们还担心什么?” “都麻利点收拾东西,等着屯田元帅带你们屯田。” “我们打张士诚,和你们平江的百姓有什么关系?去去去,别来烦我们,去烦屯田元帅去,他才会管你们。” 百姓们看向那个满脸煞气的黑脸将军:“常元帅?” 常遇春的语气冷得可以掉冰碴子:“嗯,是我。” 百姓们担忧害怕的脸色立刻变得轻松了不少,乖乖接受明军指挥,清理城中战场残留。 常遇春臭着一张脸,好像马上就要暴起砍个人。但百姓们知道他是常遇春之后,都不再怕他。有年老的人,还拉着他问东问西。 将领们皆指着常遇春哈哈大笑,笑了之后,心中又很是羡慕。 被人惧怕,怎么也没有被人敬佩爱戴看着更有本事啊。 常遇春安抚城中百姓的时候,顺带救了一场火。 张士信开城门,迎明军入城,张士诚兵败。张士诚的妻子刘氏不想被将领劫掠,便带着张士诚的妾室,抱着张士诚的两个幼子登上齐云楼,要焚楼自缢。 刘氏命人在齐云楼下堆积薪柴的时候,一个小妾的老父亲来找到常遇春,求常遇春救救自己女儿。 皇上正在劝降张士诚呢,张士诚的妻妾子嗣怎么能死?! 常遇春急匆匆赶到,在火刚点燃的时候就扑灭火焰,冲上齐云楼,将哭哭啼啼正在被逼上吊的张士诚的妾室救下来,并让大夫为差点断气的张士诚幼子诊治。 刘氏训斥常遇春,要为张士诚守节。 常遇春不耐烦道:“你想死就死,别拉着不想死的人死。” 常遇春看向那些十分害怕的张士诚妾室,道:“你们若想恢复自由身,就进劳动改造营干活赚取积分,等待分田;你们如果想为张士诚守节,等张士诚死后你们随他上路,我绝不阻拦。” 他又看了一眼满脸胀红的刘氏,道:“张士诚还没死,以后死不死还不知道。他就这两个儿子,你就算要为他守节,好歹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出去,给张士诚留个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