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应昌上都轻松获胜-《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3)页

    陈英提着一杆长枪,瞅准元太子的华盖,在元军看见大明军队出现混乱的那一刻,只率领一百人,直取元太子的华盖。

    正坐着马车往南边赶去打仗的元太子,吓得立刻抢了侍从的马转身逃跑,把应昌的元军丢在了原地。

    太子跑了,群龙无首,两万元军就这么被陈英一百人冲得阵脚大乱。

    李文忠立刻率军包抄,轻松吞下这两万元军。

    只是等他们赶到应昌的时候,元太子已经抛弃妻妾子女北逃了。

    李文忠颇为无语:“他打仗不行,逃得倒快,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陈英甩了一下长枪,将长枪上的血色抖落:“正好,免得我们还要想个法子偷偷把他放了。”

    李文忠笑道:“放归放,我还是很遗憾没给他身上带点伤。一点伤都没受,便宜他了。唉,这元军怎么这么弱?”

    陈英点头:“不仅没有重骑兵,甚至有一半的人都没有骑马。”

    说到蒙古人,想到的就是骑兵,特别是重骑兵。但这支应昌元军居然有一半是步兵。

    陈英不明白蒙古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弱,但赢了就好。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手握长枪看向北平的方向。

    李文忠策马与陈英并肩,也望向北平的方向:“朱文正那混球就罢了,标儿应该也赢得很轻松吧?”

    标儿赢得很轻松个屁。

    如果陈标听到李文忠和陈英的话,立刻就能给他们解释,为什么元军会变弱。

    虽说蒙古人以铁骑著称,但铁骑的盔甲十分耗钱,就算在大元最鼎盛的时刻,能称得上铁骑的重骑兵,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万。

    就凭借这三十万重骑兵,蒙古人就能纵横欧亚大陆。

    随着元朝式微,蒙古人能维持的铁骑数量越来越少。又经过连年的天灾和农民起义,元朝皇帝冤杀脱脱,导致中央军队溃败,元朝的铁骑基本都落在了割据军阀手中。

    现在元朝中原大地上残存的蒙古铁骑只剩下两支,一支为扩廓帖木儿所有,一支为孛罗帖木儿所有。

    孛罗帖木儿的铁骑因为北平溃败而失落大半,剩下的零散心腹将领因孛罗帖木儿被刺杀,不战而逃、而降,朱文正和蓝玉几乎没遇到硬茬子。

    不过就算没有盔甲,蒙古人基本都自带马匹,凑一支轻骑兵应该也不难。在全盛时期,元朝的蒙古兵一人甚至有三四匹马。

    但因为元朝对蒙古平民的治理仍旧是“奴隶制”,即部落牧民都是贵族的财产。蒙古人当兵的时候和西欧封建主征“骑士”一样,需要自带马匹和兵器。

    红巾军起义后,因连番征战,蒙古兵死伤惨重,马也死伤惨重。大量牧民北逃西逃。

    元太子虽然还能征得到兵,但已经征不到正值壮年的马。如果有足够的骑兵,他也不会被率领一百人的陈英冲到华盖前,吓得弃军北逃。

    以上解释除了说明应昌之战和上都之战轻松解决的原因之外,更阐明了一个事实——如今元朝成建制的最后一支重骑兵,就在统漠镇的战场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