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因材施教也是狂妄-《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第(3/3)页

    读书和军事训练一样,都要从基础的线练起。

    先跑一圈,再跑两圈、三圈……如果一开始就让人跑三圈,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去。

    陈标笑道:“现在你们放心了吗?能学了吗?”

    有人起哄:“有小先生教我们,我们就能学!”

    陈标道:“我就一个人,能教多少?我会印更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在你们中选择学的好的人当你们的老师。老师是自己的兄弟,你们一定能学得很快。”

    又有人起哄:“如果老师是我关系不好的人呢?”

    陈标道:“那不是学得更快吗?赶紧出师,免得被关系不好的人嘲笑。”

    众人皆大笑,陈标也跟着笑了。

    胡大海听着周围人的笑声,感叹道:“居然能在军营中听到所有人都在笑,难得。”

    大多数将领和士兵们的生活也很割裂,只有少数将领能做到和士兵同吃同住。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一起笑了。

    陈标是这个军营的“外人”,居然能带动大家一起快活地笑,这种本事比他教书的本事更厉害。

    胡大海心中忍不住生出忧虑。

    陈标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可怕的人格魅力,这将来是祸是福还说不定。

    主公肯定容得下陈标,但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太子是什么样的性格,会不会嫉妒过于完美的陈标。

    胡大海能猜到主公的想法。陈标的声望越高,将来太子弱冠归位,陈标成为太子副手,陈标的声望就会成为太子的声望。

    但这样陈标和太子两不疑,才能达成主公的希望。

    陈标将来会不会因为声望过高而生出野心?太子又是否器量大到能容纳陈标这样优秀的人?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陈标又试验了几天,新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实他一开始就制定了类似的教材,只是正统的教书先生不肯按照他的教材教,仍旧从《三字经》《千字文》教起。

    陈标在信中向朱元璋反省,自己太想当然。

    要做到陈标这一点,就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军营的将士们都编写不同的教材,才能按需教导他们最想学的内容。

    可陈标能为洪都的将士们重新编写教材,其他教书先生不太可能这么做。

    不只是学识和能力,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编书一事看得特别重,让他们根据一群大字不识的将士们编写书籍,那简直就是谄媚,谄媚的对象层次还特别低。

    他们若这么做,可能会自绝于正统文人群体。

    陈标离开军营的时候,为了让军士们不责怪那些离开的教书先生,也做了自我检讨。

    不是教书先生们不愿意教,而是他太想当然。

    自己只是一个孩子,他做出再荒诞的事也不会有人斥责他。而且他的身份高贵,就算有人不满也拿他没办法。

    可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是这样。

    此话传开之后,那些有些愤愤不平或者惴惴不安的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心里舒服了许多。

    虽然他们心里不舒服也拿陈标没办法,但现在终于有台阶可下,他们也就顺着陈标给的台阶下了,还在外夸奖陈标明事理,确实不愧“小军师”之名。

    军士们心中感觉比离开的教书先生们复杂得多。

    夜深的时候,他们睡不着觉,和室友们窃窃私语。

    “小先生说,这个时代只有有名气的人的事迹能进入书本里,所以那些教书先生们不敢乱来。”

    “不只是这样,读书多高贵的事啊,都是别人求着学。那像小先生,他是求着咱们学。我就没见过这样的人。”

    “我以前在贼元的县官家当过长工。县官千金聘请举人给自家孩子启蒙,那个老师也算敬业,但从听说过谁敬业到为学生现编一本教材。”

    “我听了小先生的话,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何德何能……”

    是啊,我们何德何能?

    别说士兵们,就是未来已经肯定能封爵的将领们都如此想。

    就算是皇帝,启蒙的时候读的也是那几本书。

    朱元璋看着陈标的信,不由感叹:“就算是皇帝读书,也不会有人为皇帝专门编几本教材吧?标儿真的是……”

    众多文人武将皆沉默。

    陈标没有点明此事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这件事,只感叹陈标很会教学生。

    但推广军营基础教育遇到问题,他们疑惑为何他们咬牙从军费里挤出钱粮聘请的教书先生,没有一个达到他们的要求时,陈标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原因。

    这原因让他们惊讶之余不由叹气。

    的确如此。

    就算是皇帝也没有让人专门为他编写课本,陈标却愿意为根本不认识的、以后也不可能给他提供帮助、甚至将来都不会再见面的将士们量身定做教材。

    这样的心境,陈标是真的认为“众生平等”吗?

    这就是“神仙”吗?

    “标儿……唉。”朱升叹气,“主公,你要派更多的人保护标儿。还有,以后可不能再让标儿去军营了。军营劳累,标儿若是生病,那可如何是好?”

    季仁寿皱眉:“主公,能打仗的人那么多,标儿即便有这个本事,也不该让他去。”

    朱元璋郁闷道:“你们当我想让他去吗?可标儿决定的事,我能怎么办?”

    众人皆无语。

    他们就不信,就算“陈国瑞”没用,“朱元璋”下一道诏令,标儿还敢不遵从?

    自家主公连“下令”都舍不得,任由标儿在军营吃苦。这种奇葩的溺爱,真是让他们不知道如何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