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以往朝代的文官还需要争权夺利,划分地域和师门搞什么党同伐异。现在朱元璋麾下文官就算勾心斗角也仅限于日常斗嘴。不是他们没有文人内斗的传统,实在是太累了,斗不起来。 宋濂和刘基相隔千里同时仰天长叹。他们写了那么多封信,就没有一个和他们学识能耐差不多的师门友人回应一下吗? 你们再不回应,等主公当上皇帝,让你们后悔去吧! 宋濂和刘基痛苦地在百忙之中为朱元璋起草诏书和政令,看得随行武将同情不已。 他们却不知道,朱元璋现在正讨论一个邪恶的计划。 “文官确实是太少了。我看常遇春当文官当得挺好,其他人应该也有这个潜质。”朱元璋双手交合,放在下巴处,“花云镇守应天的时候就做的不错。只要他们识字,其实大部分事都能处理好。” 已经忙疯了的三个文官纷纷点头。 李善长睁眼说瞎话:“古时哪有什么文官武将的区别?武将可治民,文官可带兵,本就是一体。” 季仁寿从古籍中找根据:“周时贵族皆是军功封爵,文官也一样。汉时朝廷文官也多有爵位在身,都立下过军功。” 朱升试图从展望未来中说服朱元璋也说服自己:“主公麾下将领将来在主公立国称帝后,都是勋贵高官,都需要主镇一方。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将来没仗打了,勋贵无所事事定会滋扰百姓。主公定是要好好教导他们才行。” 朱升越说越觉得有道理。 可不是吗!这群大字不识的大老粗们没仗打之后,说不准会变成大号混混!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明志! 朱元璋非常赞同。他决定轮流让武将们来应天陪他识字读书,处理庶务。 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头一回做官,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嘛。先从本就识字的武将开始培养!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不会在大明朝建立之前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他放松地笑道:“主公,我听标儿说,燕乾燕将军家中其实是耕读世家?祖上是龙图学士?如燕将军这等投笔从戎的武将应该不少。主公何不筛选一下武将的出身和家世,让他们退伍从文?即便他们想继续打仗,也可学常将军啊。” 常将军的“模式”非常成功,李善长非常有信心。 朱元璋点头:“燕乾、花云、康茂才三人都处理过庶务,能将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转为文职。我义子李文忠、朱文正、陈英读书也很厉害,为标儿一手教导。他们可以身兼文官之职。” 三位大文人齐齐道:“主公,请立刻下令!” 朱元璋立刻下令,李文忠、朱文正、陈英身上多了一个文官职位,给他们安排的文官被调到了急需文官的地方。 李文忠、朱文正和陈英看到朱元璋的亲笔书信,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什么叫做“既然你们识字,那你们自己当文官,文武配合更默契”?我们就算识字、就算能当文官,但我们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啊! 李文忠:“我去,义父,舅舅,你……我……我要不要装病?” 朱文正:“累了,毁灭吧,我这就反了四叔,让标儿当主公。” 陈英叹了口气,老老实实和知府做工作交接,询问知府的工作该如何做。 朱元璋看了一眼三位义子的回信,特别是朱文正那言辞激烈的抱怨,默默将回信丢到了炭盆里。 回信烧了,就当没看见。 燕乾、花云和康茂才接到调令,回到了应天。 他们回来时是被朱元璋骗回来。三人还以为朱元璋有什么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们,比如北上攻打大元,或者西进去打明夏之类。 结果朱元璋直接接触了三人的军中职务,送给三人一套文人长袍。 花云当即哭出来:“主公,是云哪里做得不对吗!” 康茂才更是心中惶恐。难道因为他和陈友谅有过旧情,所以主公终于想起来秋后算账了? 只有燕乾若有所思。他跟随陈标的时候,听陈标抱怨过“陈国瑞”说文臣不够的事。 朱元璋赶紧把伏地痛哭的花云扶起来,道:“你们没有哪里做得不对,只是我麾下文臣太少,你们都是出身耕读世家,会读书习字,通晓经义,所以让你们暂时当一段时间的文官。待需要的时候,你们还是会随我披甲上阵。” 燕乾心中叹气。果然,他没猜错。 燕乾和康茂才都同时跪地,接下了文人长袍。 只有花云愣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 花云指着自己的络腮胡子大黑脸:“我?文官?主公,你不是消遣我?” 朱元璋道:“我消遣你做什么?你当初在应天,不是干得很好吗?” 花云的泪顿时飚得更厉害了:“主公!请别提应天的事!你知道我掉了多少头发吗!主公,这文臣,请另请高明,我做不来!我不当将军,重新给你当护卫成不成?” 朱元璋严肃道:“我不缺亲卫,只缺文臣。你还当我是主公,就给我老老实实当文臣去!” 花云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仿佛朱元璋不是让他当文臣,而是要了他的命似的。 一个粗黑汉子哭成了这副可怜的模样,看得燕乾和康茂才都不忍心了。 两人移开视线,看不到就当自己没看到,这样就能忍心。 突然从武将变成文臣,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是要在文书间案牍劳形,他们二人其实也不愿意。 所以看见比他们更不愿意的花云也与他们一同当文官,他们心情就好多了。 花云曾经是朱元璋的宿卫统领,对朱元璋的忠心程度日月可昭。所以,他哭得再伤心,朱元璋下令,他也只能遵从。 花云将家眷接到应天,抱着夫人又大哭了一场。 花文逊专门请假从驻地赶回来,给花云践行。 郜氏实在是忍不了了:“你哭什么?有什么好哭?以后你不用再去行军打仗,我们母子俩能和你一起在应天过安稳日子,这不是好事吗?若说功劳,你现在立下的功劳也不少了,何况当文臣也是有功劳的。” 花云嚎啕大哭:“可我就不想当那劳什子的文人!我看见文书就头痛!娘啊!我九泉之下的娘亲啊!为什么你要教我读书识字!为什么你要改嫁到耕读世家去!” 郜氏无语道:“娘教你读书识字,你还埋怨上了?花文逊,你好好说说你义父!” 花文逊苦笑。他哪敢说? 朱文正、李文忠、陈英三人身兼知府一职,不但要练兵剿匪出外打仗,还要分田、断案、收税、教化……这惨状已经传遍他们这群主公收的义子耳中了。 主公说,常将军做得到的事,其他将领一定都能做到,先从朱文正、李文忠、陈英三人开始尝试。 现在军中将领都“恨”透了常遇春。 大家原本都是大字不识的普通猛将,上战场砍杀敌人就算完事。为什么你要这么努力,文官武将一肩挑? 常遇春,大明开国内卷王第一人。 所有将领看着常遇春,都感受到了内卷的恐怖。 常遇春得知此事之后,默然无语,连叹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只是在负责屯田和劳动改造之余,努力向主公展现自己的勇武,所以带着劳动改造营的人去剿匪而已,怎么就又吸引了同僚的仇恨? 他并不是又当武将又当文臣,而是努力向从文臣的大坑里爬出来,卖力地在犄角旮旯里立战功啊! 常遇春委屈,常遇春垂泪,常遇春带着劳动改造营的人又出去锄了一遍大地。 朱元璋发布诏令称赞常遇春,号召将领们向常遇春学习。 特别是最近抱怨情绪越发浓厚的朱文正,被他四叔兼任义父责令抄写诏令十遍,寄给他检查。 朱文正深呼吸,找来几个道士行巫蛊之术。 我四叔我不敢诅咒,我难道还不敢诅咒你常遇春吗! 朱元璋得知朱文正行巫蛊之事,愣了许久:“那、那常伯仁没事吧?” 信使:“常将军好着呢,他的劳动改造军都快打到川蜀去了,和明夏军队好几次交锋。” 朱元璋扶额:“看来这巫蛊之术也没什么用。” 朱元璋写信痛斥朱文正的荒诞行径,并警告朱文正,如果朱文正再乱来,就收了朱文正的军权,让朱文正回应天当文官。 朱元璋还在信中说,常将军被朱文正诅咒之后更勇猛了,现在打得明夏丢盔弃甲,天天写信给自己,请求出兵川蜀。 朱文正气得把巫蛊娃娃全烧了,从此再不信这些歪门左道! 旁观了这场闹剧的陈标吃瓜吃爽了。 他决定亲手培育更好吃的瓜,于是拿出了一套《将领文臣速成教材》,将识字、识数和最简单的经济、社会学知识结合起来。 “爹,给你这个!别说是我印的!”陈标笑嘻嘻地把教材给朱元璋。 朱元璋:“好!”然后转头就把陈标卖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