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全面汉化-《匈奴皇帝》


    第(2/3)页

    一番封赏下去,刘渊统治下,新生了十余位侯爵,数十名伯爵,上百子爵与数百男爵。基本跟着刘渊东奔西讨的将士,只要还活着,功勋足够,至少都得了个男爵之位。功劳不足以进阶贵族着,也少不了刘渊的其余赏赐。

    一时间匈奴上下,喜气洋洋,新贵无数。而刘渊的夏国,今后的统治基础就又变成了这些新夏贵族。

    美稷的上层贵族们基本都满意而归,只有少部分人失望极了。尤其是独孤氏族长,竟然只得了个子爵,食邑不过百户。最让他气愤地是,他独孤氏内,得子爵者有好几人,其侄子独孤盛竟然被刘渊钦定为二等伯。

    刘渊如此安排,可是赤裸裸地打脸,几乎要打肿。气愤不已,回府之后便是一通怒骂,对刘渊多加不忿之言。“巧”的是,不知怎么地就流传了出去,闹得满城皆知。

    很快,宫内便有诏下,独孤氏族长,不敬王上,多有不忿之词,夺爵罢官,贬为奴隶。连子爵都还未捂热乎,便轻易地被刘渊罢去,最可怕地是竟被贬为奴隶,这对一族之长的他来说,羞辱到了极点。

    独孤族长的下场很凄惨,一把老骨了,作为刘渊的重点“打击对象”,很快便被抛弃,死于一次“意外”,曝尸荒野。而作为独孤氏内爵位食邑最高的独孤盛,则顺势成为了新的族长,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少新封贵族,都被刘渊以各种由头罢职削爵,泯然众人。下场都不怎么好,或“意外”身亡,或氏族内斗致死,能活下来的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

    慢慢地,聪明人都回过味来了,被刘渊打击的都是龙城提议“分封”的活跃分子,这让其余参与其中的人心生恐慌,生怕哪天也被来上这么一遭。开始谨言慎行,只望刘渊没有注意到自己,此风波尽快过去。

    同时,刘渊的无情打击,也让不少夏国新贵们意识到。大王能赏赐爵位食邑,自然也能收回,如今的草原贵族地位,与过去当真不同。对刘渊,更加敬畏。

    而刘渊见几番手段之下,已经达到了敲打的效果,也就收手了。夏国初建,还有诸多事情等着刘渊去解决,诸多计划等着他去推进。他可没更多精力放在这“狡兔死,走狗烹”上。

    新的体制,新夏贵族、百姓们需要去适应,刘渊这个夏王也需要去适应。一切制度规矩,也只是起了个开头,勾勒出一个大概框架,然要落实下来,则需要刘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