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夏尔的目光注视之下。 这盆被蓝紫色频光咒照耀的金鱼吊兰,虽然外表看不出太大区别。 但其散发出的魔力气息。 在夏尔感知中,却要比对照组活跃了几分。 他眼前一亮。 在仔细确认了好几遍,排除了其余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干扰后。 这才得出了初步结论—— 蓝紫光段的频光咒,对于金鱼吊兰的生长有可见的促进作用,幅度大约在百分之五。 要是在蓝紫光这个频段继续细化,找出一个精确的最佳频率的话。 预估促进作用的幅度能达到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 更乐观一点,兴许能达到百分之十。 夏尔轻呼了一口气。 这幅度怎么也说不上逆天。 但有作用就已经让他比较满意了。 最多能增幅一成的生长速度,日积月累之下,也能多出不少收益。 不枉夏尔为获得频光咒花了那么多心思。 甚至要是以此为创新点写一篇论文,由斯普劳特教授和弗立维教授作为通讯作者。 发个魔法界的草药学顶刊怕是也都够了。 学术本就是如此。 一个新点子能落实出效果,那就已经很顺了。 指望一个点子直接取得逆天成就? 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 而且背后必然是要有着深厚的积累。 比如前世夏尔听到某某农学学者用一个新点子培育出了新品种,发顶刊、拿奖金,堪称风光无两。 可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这位大佬在此之前已经在别的方向积累深厚。 失败了好几次以后,才转了课题,厚积薄发才有如此成果。 还有当时农学院隔壁是材料学院。 半夜一起吃烧烤的时候,夏尔也曾听到隔壁刚炼完丹的材料狗们满脸羡慕。 说起这个石墨烯大佬用胶带分理出单层石墨烯,拿了诺奖。 那个青年学者用鸟粪的结构去做石墨烯仿生,也发了顶刊、青千回国。 只是在羡慕之余,材料狗们也都是摇头。 这样的点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有那么轻松惬意。 就算直接把点子给他们,如果没有大佬们的论文,他们落实下来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学术便是如此,成功是偶然,失败才是常态。 夏尔对于这次频光咒试验的结果,已经颇为满意了。 他手头上还没尝试过的植物,就只有血翡翠、护法树和食人鱼藻。 血翡翠太珍贵,目前都只有斯普劳特教授保存的那一份。 夏尔可不敢对它做什么尝试。 不然万一把现在这份弄死了,他怕是肠子都要悔青了。 至于护法树,夏尔的魔力感知不达标,也没有尝试的必要。 唯独还剩下食人鱼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