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第466章 剑拔弩张-《越沧海》


    第(2/3)页

    钱惟昱口中所言提到的,便是如今大明步军的新制度形态了,钱惟昱倒是没有盲目学习后人的火枪刺刀方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面的敌人还处在冷兵器配合火炮的时代。这种情况下,火枪插上刺刀其长度也不一定够使,比不上敌军的长枪乃至骑枪马槊。后世之所以刺刀就够用了,那是因为随着热兵器的普及、远程打击战力令任何正面冲锋的骑兵部队失去市场之后,骑兵再也不用中世纪的骑枪而改以马刀为主。这种情况下,火枪插刺刀的距离才算够用了。而在如今这个时代学了刺刀之法的话,无疑是在自废仅战武功。

    这种道理很好理解,就好比铠甲的发展史一般,在19世纪的时候,最早的无烟火药步枪弹口径有11-13毫米的,部分双人火枪甚至17-19毫米,为的就是确保可以击穿所有厚重的金属甲冑,后来各国发现铠甲再厚也挡不住火枪,于是彻底放弃了甲冑使用了现代化的布质军装。在护甲技术放弃抵抗之后,火枪弹才从一开始的超大口径演化到一战时的8毫米左右,再到二战的进一步下降/中间威力型枪弹/小口径枪弹,最后因为步枪子弹威力弱到可以重新用芳纶纤维避弹衣防住了,避弹衣才再次兴起——所以说,如果直接吧、毫米多的小口径枪弹穿越到19世纪重型金属铠甲还没有淘汰的年代,并不一定就能淘到好处,武器并不是时代越晚越先进越好,而是越符合当下局面越好。刺刀和十文字枪之争,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刺刀是在敌人发现“长兵器再长也长不过火枪射程“这一道理、以至于放弃了追求兵刃长度之后,才在对抗骑兵战场上讨到巧的,并不是脑残帝国全战拿哥全战玩家意淫的那般,拿了刺刀就能vs骑兵+8攻击力。

    当然了,保留十文字枪和火铳两大主力兵种的同时,亲从都等部队多年来的建设也是颇为淘汰了一些当年鸳鸯阵时代的繁琐兵器的——纵然钱惟昱不是专业的军事专家,但是但凡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当年戚继光戚少保的鸳鸯阵只是在南方山地打倭寇的,到了北方打鞑靼人之后,就改成车阵了。钱惟昱自然不会浪费戚少保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自从南方敌人都灭了之后,便取消了狼筅之类长大笨重的近战兵器,昂贵犀利的陌刀倒是一直保留着,而且和十文字枪定位相若,长短差距也不大,可以混编使用。各种牌手的兵器也高度统一了,除了防备箭矢的大盾之外,所有牌手都是只有水锻倭刀这种短兵器和菠萝手雷——军中的掷弹兵,便是远来的牌手转业而来,至于标枪和其他杂七杂八投掷兵器一律退出现役,减少兵种训练量和武器掌握的复杂程度,配合要求。

    这些军制改革都是多年来林仁肇、杨继业、顾长风配合演练的。尤其是钱惟昱对军事细节的把握不是很透彻,自然需要专业将领配合/演习,才能达到战术的最佳磨合。

    对于自己练出来的人马战力有多少斤两,林仁肇自然是心知肚明。对于正面迎击赵炅他也是颇有信心的,既然此刻听了钱惟昱关于必须和宋军正面决战的政治外交考量,他也就唯有全心备战了。

    赵炅在十七万大军簇拥之下,军容严整地从淮北一路东进,四月十九这日,行到徐州泗州水交界的沛地界。前头对面,便是刚刚攻克了徐州府城的大明军队了,除林仁肇杨继业等步骑军名将之外,更有大明洪武皇帝钱惟昱御驾亲征总督诸军——由此算来,在这淮泗之间即将爆发的大战,便许是一场天子对天子之间的决战了。

    大宋立国九年,靠着当初赵匡胤开宝初年玩的纸币超发,才算是让朝廷过了几年经费充裕的日子,虽然后面马上就是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后遗症,却也好歹让北宋朝廷的殿前司禁军扩军计划得以落实,后来纸币不好使之后,宋廷的军备建设速度就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么快。宋廷禁军巅峰时达到了马军四卫十六厢,步军十二卫四十八厢的规模,也就是骑兵满额八万人编制,步兵二十四万编制。不过实际上因战争需要以及从部分实战表现较好的厢军中编练提拔,外加灭蜀国与北汉后少量收编灭亡之国留下的少量精锐,总数还是要超过此数的。

    蜀地与五月军队的两场大战,是北宋禁军自开宝编练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王全斌战死,曹彬投降,马军折损了控鹤卫近万人马,步军更是有四五万人在蜀地被包了饺子全歼。再加上淮南/汉南两大战区在一年时间里各自损兵数千,北汉灭国之战中禁军死伤两万。以至于到了如今赵炅带着宋军禁军主力和钱惟昱决战的时候,北宋朝廷全部可动用的禁军兵力只有马军我六万人,步军十八万人。的赵炅这次一下子带来马军四万,步军十三万,凑出十七万大军讨伐钱惟昱并救援徐州,也算是把大宋的底子都倾尽了。

    与北宋相比,大明的底子要稳扎稳打得多,多年下来亲从都步军十八万,马军八万的建设规模一直是非常严整地保持着,还有北府兵的十万之众,三路总兵力三十六万之多,相当于对应的就是北朝的禁军。

    而且大明有一点可谓是北朝完全不能比拟的地方——因为吴越之地读书人多到用不完,朝廷又有闲钱,所以每一个中央嫡系部队的士兵都是被教导了略微读书识字,知道写军事生活常识,训练战术所需的字眼,外加忠君爱国,绝对忠于钱惟昱的洗脑教育。因为识字的普及,每一个大明士兵都被登记造册备案,身份信息文档完备,不仅知道士兵籍贯何处朋友家住哪里家里有什么亲戚来,而且还人人发了一个套在脖子上的金属链子标牌——也就是后世美军识别战损伤亡人员用的狗牌了,上面镌刻姓名身份。这样一来,配合当年钱惟昱还是广陵郡王时代发明的复式记账法以及后续改良的各种帐目做法,登记造册,以至于大明军队在如今这个年头基本上保证了零的吃空饷率——这一点,在宋军中是绝对做不到的,一来宋军多少走的还是传统军队“不怕武官贪财,就怕武官不贪财“的思路;二来宋军士兵百个里面有三五个会写自己名字就不错了,至于很多压根就没有名字也不知籍贯出处,在将领眼中那就是个npc,要吃空饷当然容易得多。

    却说这日赵炅赶到沛县时,大明军队已然拿下了徐州城,然而钱惟昱却也丝毫不摆出怯场避战的姿态,只顾在泗水河东边摆开阵势,扎下大营,以逸待劳与赶远路而来的赵炅隔河对峙。这泗水乃是淮河北岸的支流,大明军队占了河东据守倒不是说图个啥水师之利——泗水河很浅,是通不得大船的,但凡装了火炮的船,基本都难以行驶,而且但凡河流太窄的地方,就算有炮船也轰不过岸上的野战炮,水师之利便无所谓了。

    后世人看泗水地名,说在山东境内济宁,便以为古代的泗水也在那处与徐州泗州相去甚远,这却是一种胶柱鼓瑟之间了。实则造成这一动着偏离数百里的地理改变的,主要便是因为历史上南宋时候金国地界上那次黄河失修改道事件了——1180年代,金国境内的黄河改道,夺淮入海,堵了淮河本身的入海口,不仅造成了洪泽湖这个堰塞湖,也让淮北的众多淮河支流发生了改向。从那以后泗水才是往北打山东过了。然而如今这个点正是宋初,距离这一地理变故还有200年整,故而泗水便是正在泗州/徐州界上,穿过徐州属县沛县,最后再从州城过。其实看看当初汉高祖刘邦“祖籍沛县,起身泗上亭长“这一典故,便可推知泗水河的区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