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防线拉得极长,辎重运输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江东的作战多以速战为主,一旦遇到持久战,江东便难有后继之力。 这也本就是受阻碍于江东之地多山峦,即便鱼米丰饶,水系密布、水路发达,但辎重的运输也时常受限于山路繁杂难行。 若遇到江东雨季时节,山路更是倒滑难行,难以按时到达前线,辎重在路上多走上一日的功夫,消耗的口粮便也是一日的成本和分量。 若是要就近征粮,当地的豪强和世家就是绕不开的阻力。 如此种种皆是难题。 诸葛亮与乔玮坐于屏风之后,端看周瑜与鲁肃二人据理力争,力排众议要为江东定下西行之策。 “早有听闻中护军乃风流美丈夫,今日得见,实在有幸,胆略过人、又有远见卓绝,江东得此一人,便胜过荆州众名士谋者。” “若中护军听见先生对他如此盛赞,定然也会欣慰此生有此知己难得吧!” 周瑜取出一份文书与图纸,“长史所虑之事深远,江东诸山地偏僻难行,然此事并非不能解。 诸葛先生夫妇曾献‘木牛流马’之图,正是为解决山地运粮之困难。 年前,乔夫人已将此图送至白石,匠人依图而造木牛流马,又据江东山野之地形做了改良。 如今木牛流马所载重量可有‘一岁之粮’,每日‘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至今所造数目,可供至少五万大军运输辎重口粮。 再假以时日,其数量可供十万大军运输辎重。如此,可解长史所言辎重运输之难。” 此木牛流马之术本是黄月英与其父素日里为家中仆婢运输田中之粮所制,最初也是改自蜀地的运输之车鹿车。 鹿车乃是蜀地百姓常用于运粮所用的木质独轮手推车,为了应对蜀地多山的地形环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