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凌云大佛-《一剑凌空三界平》


    第(2/3)页

    在这嘉定府,三江交汇之处,就有一处盛景,“凌云大佛”,就坐落在江岸一座小山——凌云山上。

    传说,古代的嘉定是三江汇流之处,名江、青衣江、大凌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数千年前,当时的峨山佛宗还不叫这个名字,还只是这小小的凌云山上的一座小寺庙,叫凌云寺。其主持通海禅师,身怀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了一尊大弥勒佛石像。

    谢凡等人乘坐帆船,停在江心。

    只见那大佛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顿生敬畏之心。虽然自己是道士,不礼佛,但在这巨大的佛像面前,佛祖可是和三清祖师一个级别的存在,谢凡也是一样保持敬畏,这个和宗教信仰,所属门派等无关。

    而玄猫小黑和虎妖大斑,在帆船头,已面对大佛,仿佛佛祖的目光穿过了无穷时空,直视它们的内心,顿时就不由自主面对大佛跪了下去。这是妖族,即使玄猫这种灵兽,面对佛祖这种圣人级别的存在,类似先天上的血脉压制一样。

    远远看去,只见这凌云大佛的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听船主介绍,大佛通高99米,头高20.5米,头宽13.94米,发髻1251个,耳长9.76米,鼻长7.81米,眉长7.81米,嘴巴和眼长4.6米,颈高4.18米,肩宽33.45米,手指长11.58米,从膝盖到脚背38.98米,脚背宽11.86米,脚面可围坐数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31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右侧是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被九层楼阁覆盖称为“大佛阁”。

    据说,通海禅师在主持修建完成了这座佛像之后,一朝顿悟,一跃成为了佛门的大能,而凌云寺也因这凌云大佛的修成得到了飞速发展,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大宗门。后来,鉴于凌云山确实太小,不利于宗门的发展,才在附近不远的峨山之上重新修建了新的宗门,改成为峨山佛宗。而凌云寺则变为了峨山佛宗的下院,继续守护着这座巨大的佛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