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吴三桂的忧虑-《我来自大明辽东》


    第(3/3)页

    关宁军受重真影响,早就养成了凡事都要侦察的良好习惯。

    骑兵们在此处骤然看到帅旗,心中惊疑,自然免不得进行一番侦察。

    再加上重真打出的“信王”的旗号,队伍便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庞大。

    那面朱红大旗上一个古朴的“信”字,在五颗星星的簇拥之下显得格外苍劲。

    就好像是在向着世人宣布大明的气节——日月明,讲诚信。

    就如重真一直对外宣称的那样:“华夏,自古便是礼仪之绑。”

    在出使后金之时,他所率领的谍战团也确实讲究礼节,令建奴贵族羡慕。

    想学,但又不知从何学起。或者说始终只能学到一点皮毛。

    重真的行为令袁崇焕很是受用,尽管那面“信”字大旗,比他的“袁”字大旗有气魄多了,但这面旗帜代表的乃是皇太弟摄政王信王殿下,并非重真。

    这就避免了袁崇焕与曾经的麾下平起平坐的尴尬局面。

    这就是重真对于人心的把控,总是把细节做得很好。

    就如他一直所说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吴三桂就是个态度不端正,也很不讲究细节的人。

    尤其是重真走后,关宁军的少年一辈里,再无人能与之比肩,更别说压制了。

    他便放飞了自我,俨然把大凌河堡当作了自己的地盘。

    鲜衣,怒马,饮酒,纵马……

    与重真在京师的如履薄冰,在西北的酣畅作战,不可同日而语。

    所幸他始终都未曾放下的,便是一身的武艺,还有胆识。

    或者那只生死布满疑团的蝗虫,仍让他包天的胆心,蒙着一层阴影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