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钢炮凭借《集结号》取了巧,终于获得了华表的认可,与陈师兄共享最佳导演奖杯。 颁奖典礼也几乎成了《集结号》与《梅兰芳》分割蛋糕的舞台。除了最佳导演外,还有最佳故事片。 张涵宇凭借谷子地拿下了影帝,张紫怡则是以孟小冬取得了影后。 但媒体们并没有为此大书特书,简单报道了一两天后,迅速转移视野。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要开始了! 电影节主xi马克·穆勒先生又双叒展示出了他对华语电影的偏好。对此,欧罗巴媒体们早已习惯。但程序还是要走的,必须先“饱受争议”一波。 主竞赛单元入围三部华夏电影,除了甄杰诚的《此去不回》外,还有两部香江影片:《泪王子》与《意外》。 地平线单元则是直接集齐了四部! 关虎的《斗牛》,刘杰的《透析》,杜海滨的《1428》,郭晓橹的《曾经的无产者》。 是的没错,全是北影出品! 至于还有一位出征欧罗巴电影节的北影导演就没必要提了。 主要是档次不够,放在同一块版面上讨论有点儿违和。 终于通过审核并确定上映时间的路钏迫不及待的宣布:接下来将带着《金陵!金陵!》赶往斗牛士,角逐同样于九月份举办的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然而并没有掀动多少波澜,更甭提达到宣传目的。 媒体们的热情纷纷飞向水城,聚焦于丽都岛。 “杰诚!” 刚下机,第一眼便找到了鲍德熹。 没办法,秃头太耀眼了,天生聚光。 老鲍,老李,老纪,远远儿的打着招呼。 邓朝,马源在一旁挥着手。 秦澜下意识的夹紧了腿。 日记已经很久没更新了,日记日记,不日怎记? “豁!大家伙儿都来接机了,整的我怪不好意思的。” “这话说的,你好意思过吗?”李屏斌不屑的啐了一口。 甄杰诚也不计较,乐呵呵的在机场接受完媒体的采访后,坐上车,直奔酒店而去。 简单调整了下时差,迅速投入到不可避免的交际中。 校友之间的。 出门在外,但凡有点儿名头的电影节总是少不了北影的身影。 emmm好吧,也少不了中戏的面孔。 譬如刘杰师兄的《透析》,梅庭、奇道、倪大虹,清一水的南锣鼓巷。 而作为对香江,对湾湾有着深厚感情的友好人士,又怎能视港台同胞于无物呢? 才在湾湾拍完《那些年》,加上捷仑的《不能说的秘密》,再加上把夫人捅至腿颤的黑锅。 妥妥的亲湾人士! 即便抛开《寄生虫》不谈。 前段时间刚好许铮带着叶伟民找来公司,面对叶伟民不懂“春运”但想拍一个关于火车上发生的故事,甄杰诚不仅让编剧部门出手,填充并打磨好了剧本。还出钱出力,给予大力支持。 给正当红的宝镪打电话,饰演农民工。 联系北影,填充含北.帮这个小投资项目匹配“顶级”专业演员。 表演学院副院长汪劲松被拉进来客串村长。 左晓青学姐演妻子,姚迪演小三,马酥演女骗子。 义父的同班同学,甄杰诚的同级校友,神似殷桃的黄小蕾演少妇。 再加上将朱一隆塞进去客串文艺青年,整部电影除了主演和群演外,全是北影的形状! 并宣称:只要不亏钱,后续将会启动续集项目。 于是叶伟民开心了,首次在内地独立执导便收获如此尊重。 北影开心了,优秀毕业生倾情回馈母校,饮水不忘挖井人。 甄杰诚也开心了,一饼三吃,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如此为香江同行付出,这还不够友好吗? 望着“义子”与两岸三地人士热情的交流,并很快又跟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来自法兰西的桑德里娜·伯奈尔聊的火热,结成“相逢恨晚”的知己姐弟。 马源挠了挠脑袋,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 “屮!” 欧罗巴媒体批评马克·穆勒对华夏电影的偏爱,但甄杰诚除外,尤其是电影节正式开幕后! 当“一镜到底”真正展示在众人的面前,而不是作为“噱头”存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