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看向了一个人。 那就是皇太子大佬森! 作为皇长子,大佬森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十八岁就能在李献文离开陕甘后,稳住百废待兴的西北不说,还能继续在已经很困难的西北,抽调物资供应西军作战,且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治理能力绝对没的说。 同时大佬森还能识人、用人,有相当不错的驭下之术,除了军事上的才能没有地方显现以外,其余几乎可以打个八十五分了。 莫子布实在没想到,这到了最后,要去河中、西域的是他儿子。 而莫子布连让阿森去安抚一趟西军将士都舍不得,哪舍得让他去一万多里外坐镇,这要真有个三长两短,后悔都来不及。 阿森也愣住了,母亲陈贵妃的话,犹在耳边。 做太子的,哪有常年在外,把父皇身边亲近位置让给别人的,你莫家历来长寿,你父皇至少还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好活。 你长期不在他身边,万一哪个皇子趁虚而入,你还想能保得住太子之位吗? 这话是有道理的,是小表妹陈贵妃几十年宫廷斗争总结的血泪教训,而且阿森的干妈叶德妃也认可的。 不过,千思万想中,阿森还是站了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是大虞朝的太子,有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也为自己的父亲,分忧解难。 “父皇,那就让儿子去吧,儿子去把西北使司搬到西域、河中去。 父皇春秋鼎盛,不需儿臣担忧身体,弟弟们也都长大,有人能在膝前尽孝。 就让儿臣去西域、河中十年,用十年时间,把这两地,彻底稳下来。” 看着儿子阿森的模样,莫子布极为震动,鼻头一酸。 他的儿子,再也不是那个被母亲苦苦逼迫,什么都要学,只有跟他在一起时,才露出几分小孩子模样的小可怜了。 现在,他成长为了一个有担当,有决心,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顶天立地男儿。 短暂的沉默中,莫子布也想了很多,但不管什么决策,都确实没有皇太子阿森去坐镇十年,更有效果。 “西军二十万将士,十年奋战,死不旋踵,血沃万里。 陕甘三千万百姓,毁家纾难,因此牺牲者数以万计,始有今日成果。 赤子百姓如此,我为天下尊,岂能因为心疼儿女,而畏缩不前。” 莫子布真的很舍不得,这是他辛苦培养的接班人啊,所以只能强行用大义来捆绑自己,做心理建设。 “下诏,封莫光堃为广信郡王,称皇太孙。” “改封南齐大公莫洲枡为郑国公,无需就藩。” “命汉川郡王即刻就藩汉川,无令不得回神州赤县。” “命天下曹、白、米、石、康、安、史、何、薛九姓各应募一万户,做新昭武九姓,随同太子前往河中,屯垦戍边。” 曹、白等姓中的主要成员,肯定不是昭武九姓的粟特人,但莫子布就是要这么安排,让天下人都把河中当成汉家属地,强化归属感。 而莫光堃,则是太子妃叶氏所诞的皇四孙。 这叶氏出身梅州客家,又得到了陈家为代表的明乡人和粤西胶己郎认可,又是堂堂正正的太子妃,所以第三代的继承人,肯定只能是她的儿子。 以前没有得到莫子布的确认,是因为有各方面的考虑,而现在阿森要远去一万里,那就该确认下来。 莫子布这个安排,就是在告诉阿森,你要是有个万一,那大虞朝也会跟大明朝一样,继承皇位的也只会是你儿子。 同时,莫子布又让皇后郑诗诗媵妾,也就是俗称通房大丫鬟吴氏所生的皇次子汉川郡王莫洲栩立刻就藩,这是在表示,大虞朝不会出现第二个朱棣。 而南齐大公皇七子莫洲枡则是太子阿森的一母同胞,因此两人名字都相差不大。 南齐大公国属于亲藩,就是之前的亚齐,亚齐大灭绝之后,迁移了十来万华人过去,本来是准备给莫洲枡做藩国的。 现在把莫洲枡从亲藩南齐大公改为内勋郑国公,这是在给阿森的母亲陈贵妃一个交代。 她最爱的长子去了西域河中,但是把她的次子给她留在了身边,多少也算个补偿。 眼见父亲安排的很好,阿森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模样,莫子布赶紧挥了挥手让他离开。 朝堂大事弄完了,阿森该得赶紧回去安抚母亲陈贵妃以及他的枕边人,这可不是去个兰州,离开个一两年的事情,而是十年时间,西去一万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