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口谕,命太子殿下立刻回京。”说着内侍递上来了一份军报,脸上的喜色怎么也遮掩不住。 “这是陛下让奴婢交给殿下的,说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阿森迫不及待的拆开一看,连他这个已经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太子脸上,都忍不住浮现出了狂喜的神色。 阿森挥动着手里军报,向着屋内的学者们大声喊道:“西军大捷,四战四胜,已彻底消灭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汗国。 昔日以邪教妖言祸害我中华的罪魁祸首,全部消灭,罪魁祸首,正在押解往京城的路上。” 说着,阿森都有些哽咽了,“我西北千万黎民的血海深仇,终于得报了!” “万岁!万岁!万岁!” 方才还在讨论学术问题的学子们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刻就欢呼了起来,好些人振臂高呼,就好像这胜仗是他们亲自打下来的一样。 许廷椿也一样,他三呼万岁,激动的满面通红,把刚才与他交谈的一个法兰西学者,震的目瞪口呆。 。。。。 翌日,阿森天刚蒙蒙亮就在坤宁宫外面等着了。 莫子布看着这个急吼吼样子的儿子,就忍不住一笑,莫子布今年四十八岁,儿子阿森二十四岁,父子两刚好差了一倍。 “来的这么急,看来是知道自己要回兰州去了是吧?” 阿森点了点头,“父亲,但我还是坚持以前的意见,西北的工业中心不要放在兰州,凉州也不行,应该放到迪化去。 而这次,我也应该去一趟布哈拉,去向所有为了国家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表示祝贺。” 确实,目前的大虞,已经拿下了大半个中亚,跟后世共和国的情况完不同。 甚至可以这么说,共和国的西北在此时,应该要被称为中原或者中土了。 这种情况下,还把关系西北安稳的工业中心放在兰州这种内陆腹地,是完全不合适的。 “工业,国之重器,死生根本,放到迪化,那就太远了。”莫子布稍微有些犹豫。 他不是没考虑过把西北的工业中心放到迪化,然后合迪化与乌噜木齐,建一个影响中亚的巨城。 但是迪化距离内地太远了,还有沙漠阻隔,如果建立了强大的工业,那么未来是会有隐患的。 “那就移民,儿臣建议,把兰州、凉州、甘州的民户,分十年迁一百万户去迪化和伊犁,彻底将准部变为汉家之地。” 阿森口中的汉家,就不是指朝廷,而是指汉族人了。 此时的准部,也就是新疆北部汉人大约只有三万户,二十万人左右。 其余六万户接近四十万人都是蒙古、畏兀儿、哈萨克以及其他被满清征发到准部的东北生女真各部。 而看到莫子布有些意动,阿森继续说道:“西军中,除了近卫军、京营外,应该让其余至少六成的兵将,就地受封。 让他们填满伊犁河谷与迪化周围,与迁过去的一百万户甘肃百姓,共同在准部与河中,卫国戍边。 而且西北使司,也应该迁到准部去,陕甘两省已经没有什么重要任务了,治理之权,应该交换朝廷。” 莫子布隐约有点感觉到,他这个从小被当成帝王培养的儿子,比他这个半吊子出身,更适合作为一个大帝国的君王,因为他更有雄心壮志,着眼的地方,也更广阔。 “不行,一百万户就是五百多接近六百万人,这太多了,甘肃一省现在也不过一千多万。” 莫子布果断摇了摇头,这小子太能折腾了,可别搞出一个汉武帝,还是要收一收。 “不过你提的建议,我认为很有可行性,这几日随我上朝,与大臣们一起商议一下,随后你就去河中看看吧。” 阿森早就想去河中,但莫子布一直有些舍不得,这个时代,走这么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阿森笑嘻嘻的看着父亲,眼里流露出了很多年都没有出现的,孩童看父亲的孺幕之光。 “父亲是担心懿文太子旧事发生在孩儿身上吗,放心,孩儿身体好着呢,自己也一直在注意。” 你别说,还真挺像,同样是驱逐鞑虏恢复汉家,同样是父亲放权给儿子,把儿子当副皇帝用,同样是儿子相当关注西北形式,总想亲力亲为。 莫子布和阿森之间,还真有点朱元璋和朱标那味。 “懿文太子英年早逝,实乃天命不在其身,是大明朝注定的劫难。 儿臣此去,若天命在我,自然百无禁忌,若命中该有一劫,逃也是逃不掉的。” 阿森说着,脸上露出了非常自信的神色,他相信自己一定是有天命,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