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为了不落人口实,贺承业还劝张昶将张骈和他养的那些伤兵移出兵营—— 这事,往好了说,叫重情重义。往坏了说,叫收买人心。 连大将军范孝都为伤兵的事头痛不已,没少和户部打架,更没少挨参。 范孝经历特别,先是国舅,后是将军,深得陛下信任,他皮糙肉厚不怕参,尚且焦头烂额,张昶呢? 他家中长辈已过世,京中亲眷还指望他们兄弟俩的军功,如今又是如履薄冰。 道理易懂,实践难行。 张骈带着伤兵主动离营,张昶气地砸了一天东西。 青龙城安稳了,骁骑军的日子却越来越捉襟见肘。 李修羡慕他们兄弟俩占据青龙城吃喝不愁,他们俩何尝不羡慕李修在北境说一不二自在享受。 不过这些都不好与卢栩说,粮官只隐晦提了句“青龙城不比北境自由”和骁骑军军规森严等等。 卢栩不知道其中的暗潮汹涌,只当是骁骑军满青龙城收保护费,终于把地方官员惹炸毛,人家正撸着袖子抓他们小辫子。 既然骁骑军不好借他牲口,卢栩只能想别的办法。 他想了想,问道:“不能出朔州……那你们能到登州去吗?登州县也属朔州。我组织人手将粮食从隆兴送到朔州,诸位只需带好牲口到登州接运便是。” 两人眼睛一亮。 要说从前,还真不能。 驻军哪能乱跑? 不过眼下不是户部不批钱,允许他们满朔州剿匪自给自足了吗? 只要不出朔州,谁管得着他们是去剿匪还是打猎? 见有戏,卢栩也高兴起来。 他在观阳组织人到北境、朔州,那肯定没多少人愿意,若只是到崇宁的话,一定会有很多人心动。 即便在观阳招不够人,他还能从崇宁、文丘凑人手雇脚夫,反正都要经过的。 先运粮,再说货,运粮的人多了,商道不就走出来了? 等行商和脚夫们发现从观阳到崇宁很安全,慢慢的一定会有人愿意再进一步。 卢栩不急,明年登州,后年堡山,一个一个来,早晚能走到北境去。 既然商量好了,那就要马上行动起来,趁着还没下雪,能运的赶紧运。 卢栩也不打算在青龙城继续停留了。 卢栩:“大人,粮食的钱我先垫着,等明年年末算完红利,再多退少补您看如何?” 如何? 当然好! 不等张骈回答,粮官就想替他答应了。 白得的谁不要? 张骈当然也没意见,他们骁骑军虽然不像北境军那么凄凄惨惨,但粮食也不充裕,尤其是精粮,三天才能饱吃上一顿。 让卢栩养他们骁骑军肯定不切实际,但能多一斤是一斤,哪怕每天一锅饭里能多放两勺米呢。 双方愉快达成合作意愿,都很满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