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生产节节高-《吃货穿越记》


    第(2/3)页

    过两日,半下午时,刘大娃和刘二娃跟着小娥她们一起来了。

    这次因是来帮工,跟着又要入冬了,刘大娃背了一大背衣物。刘二娃背了一背礼物,有些鸡蛋、咸蛋、一只鸡、一只鸭子另有一大包炒花生、炒黄豆、炒胡豆和炒红薯干。

    因为他们要来,头天面儿已经和小娥娘把东厢原来王大宝住过的一间屋打扫了出来。

    多了两个年轻的娃。王家变得越发闹热。面儿安排刘大娃和刘二娃专门负责滚面和抓面,把王家另一把铁爪启用了,以提高抓面这一环节的产量。

    由此一来,面儿能脱身出来,专门制作佐料。和搬面进空间去晒。只三日后王家方便面日产量达到了千个。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仓库开始不够用了。为了不影响生产,仓库里不能断麦子。只半个月生产下来,王家和林家的几千斤麦子给磨光了,张大叔把他家的麦子卖了两千斤出来,这让面儿想到一个问题,得提前囤上几万斤麦子,不然到过年前后会断货,然而王家的仓库只能囤一万斤,林家的仓库又太小。

    趁着正在建烘房,面儿以十二两的价让石工们再仓库后面再加造两间仓库。

    好在原来爹娘有留了一笔钱下来,不然面儿这才卖半个多月的方便面,哪有那么多余钱搞建设投资?

    立冬时,王家的烘面房、煮面房和仓库都修建好了,连着各式器具的投入,这回面儿可是花了七八十两银子。

    在古代生活越久,她越能体会到七八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怎么都要当现代人民币二十万。

    前世银行卡上的钱从没上过两万,在古代搞生产投资,却花了二十万,虽然有极乐空间在手,花这么钱投资做方便面,面儿心里还挺发汗的!

    新仓库一修好,在里面生火干燥几天,角落四处撒上石灰,面儿又囤了四万斤麦子,这又是八十两银子的投入。

    爹娘留下的二百两银所剩无多,虽然方便生意红火,面儿心里更显紧张。这要好久才赚得回来的哦,因此更加小心,做的食物生意,从生产到卖,都反复给大家打招呼,不只要加强卫生,更要提防有人来使坏。

    接着烘面房和煮面房投入使用了。

    每天煮上三五百斤面,是很吓人的劳动,煮好要装进小竹筐或小铁盒里,琐碎的事务一多,现有的人手便牵扯不过来。

    面儿只请了张家和林家两家帮忙,工钱给得又高,别的村邻本来羡慕得很,不少人三天两头来找面儿,希望给王家帮忙,所以索性增加了郭家的大叔、许家的大娘、陈家的嫂子和潘家的大儿子。

    有十三个帮工了。面儿作了分工调整,把小娥爹叫到抓面室里,张大春和潘家大儿子调进到制面室外面,张大叔和郭大叔磨面。

    陈家嫂子厨艺不错,面儿让她专门做中午饭、家务和分包佐料。煮面室两个女人,烘面室两个人,煮面和烘面的兼顾包佐料,白云村家家都有人在王家挣钱了,再没人羡慕张家和林家了。七户人家变得更团结,王家方便面的产能大幅提升,冬至前几天突破到每天生产一千八百个。

    除了巡城本地人的消费,二道贩子越来越多,王家根本不需要万厨子介绍的大单,一千八百个方便面,每天卖得精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