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家国天下,尽在拳中-《道上王》


    第(3/3)页

    是的,有!

    这便是国术不同于其他武道的地方,国术的jīng华!

    所在现今流传一种说法,说只杀敌、不表演的功夫,就是国术。实际上,这显然是一种谬误,当初李书文、霍殿阁师徒,为了弘扬国术,强健国民体质,也曾经多次表演过大枪扎苍蝇的功夫,但谁也不能说,他们的功夫,就不是国术!

    国术高手,不上擂台,这种说法,也未必正确。孙禄堂、霍元甲这些人,都曾经在擂台上击败过外国大力士。孙禄堂七十岁高龄,还力敌rì本六大高手联手。这些老前辈擂台之上,击败列强的风姿,是国术史上,乃至中国史上浓重的一笔!

    国术者,保家卫国,强国强种!

    修炼国术的人,不求武道超脱,但求为国为民,倾其所有!不求长生不老,但求一生所向,死得其所!

    即使现今国家富强,外族人不敢轻易欺辱,内部也是法制健全社会稳定,国术自然隐退。不过,当再有内忧外患,家国倾覆的时候,真正的国术高手,一样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功夫,击败任何一个侮辱中华民族的跳梁小丑,教训任何一个不知廉耻的家国蛀虫!

    国术者,都有这种气魄!

    赵翔宇,无疑就是这种人!

    而且,想在国家也未必不需要他们。这些年来,腾龙学院的确是一家独大了,就算是国家,也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侠以武乱禁,无论是哪个朝代,在和平时期,都要打压武者,尤其不能让武林门派一家独大。武林门派一家独大,难免要造chéng rén民疯狂崇拜,若是人人习武,尤其是一些心xìng不端正的人掌握了武功,必定要影响社会安定。明代时期,削弱武当;清兵入关,剿灭少林,就是这个道理。

    赵翔宇的拳意,是家国天下,自然要为民众安定着想。虽然他不能和一些大人物一样,能安国治天下,但也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一些事情——就像这次心甘情愿被人当枪使,侵入腾龙学院。

    坐金銮,文安天下,武定乾坤,就是这个道理!

    也正是这次的潜入行动,赵翔宇对自己的这种武道拳意,渐渐有了一股更深的领悟,才有了这次生死间的升华。

    如此势大情豪的拳意,绝对是玉所遭遇的第一,也是他《天脉转地轮》有成之后所遭遇的第一个生死抉择。

    赵翔宇竟然在最后的生死之间爆发出堪比“醉里乾坤”赵雪永未成先天心境之前那等境界的武功,大大出乎了玉的意外。

    人的求生本能实在是强大。

    玉这一心神破绽,注定了他这记天谴杀伐之轮的结局。

    赵翔宇的双手已经不能用人手来形容了,肌肤迸裂,鲜血四溢,森白的骨头清晰可见,但赵翔宇仿佛没有丝毫的知觉,双爪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抓住了玉的雷霆之轮。

    但是,玉笑了,笑得很开心。

    嘣!

    一阵爆响,随后就是一团雷霆从玉地身体爆发出来,瞬间吞没了根本没有任何闪避空间地赵翔宇。

    “寸劲!这不可能……”

    赵翔宇倒下了。

    jīng神进入异常状态地赵翔宇终于清醒了,但也知道了自己的败局,只是他到现在还不能接受,自己竟然会在看到希望曙光地时候失败,再次彻底地失败。

    玉的嘴角也溢出了反噬地血丝,淡然地看着赵翔宇。

    玉所在的山岩地面,已经被他震出了一大片龟裂纹路,直径竟然有一丈来长,可见他这最后的一击是多么地恐怖。

    “我一直奇怪,你那最强的那一招封狼居胥,为什么两次对决你都宁可落败也不不使出来,现在看了你的武道拳意,我终于明白了。”玉无视赵翔宇那边冲来救援的人,忽然叹息一声,“身为兵家大将,征讨九州之外鞑虏,踏破大漠长河,诛尽其族,另其臣服汉家,最后在其圣的代替天子封禅祭祀天,正是汉家兵道的毕生所追求地最高顶点。如此意志推动的招式,确实不是对同族人施展的。”

    赵翔宇面sè微惊,随即冷哼一声,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闭嘴了。玉轻施巧劲,赵翔宇随即倒飞了出去,他身后的一名学员正好赶到,急忙伸臂想要将之抱住。但是,巨大的冲撞力量不可想象。竟然连带着那名学员也飞了出去。

    轰!

    山林粉碎,化成了碎木,两人都被轰飞,在天空中都翻滚出去很远。而紧随其后的三学员也都受到了波及,其中一人更是栽倒在了山岩之上,另外两人也摇摇yù倒,匆忙中运展内力才稳住身形,远远听到玉的送别辞。

    “静观其变,水落石出,真相残酷,好自为之……”

    送走赵翔宇一帮人,玉一方的人一阵欢呼,但玉自己却是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原本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全力以赴的话,轻松拿下赵翔宇是没问题的。但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赵翔宇在生死之间爆发出这么大的战力,在最后的一瞬间竟然能与无限接近先天意境的威力,让他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也给那些暗中窥窃的毒蛇一个沸腾难逢的好机会。

    “罢了,既然木已成舟,那么就坦然面对吧……”

    玉洒然前行。^-^無彈窗閱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