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读书人,而且向来嘴皮子能说会道,甜言蜜语张口就来,脚踏几条船都不会觉得累的老渣男。 王甫自然不会害怕,并且在听了那李乾顺提出来的问题之后,不但可以就原文进行解释,而且还能够引申到当代。 不得不说,这就是嘴炮一党,啊不……这就是口舌之士的能耐,哪怕是在实际事务上,兴许能力有的欠缺。 但是靠嘴皮子说服上司,这样的人材也是很优秀的。 甚至末了,王甫还满脸心悦诚服地朝着李乾顺一礼。 “想不到陛下身为国君,本就政务繁重,却犹在读史,以借鉴于治国之中。” “足见陛下之勤政爱民,此乃大夏臣民之幸事尔,与陛下相比起来,宋国天子,当真……” 听到了这话,终究也还是年轻人的李乾顺,自然很想继续听下去。 好歹王甫在宋国入仕过数载,正好感受下他口中的自己与宋国天子的比对。 王甫打起精神,开始侃侃而言,就大宋与西夏之间的君王、重臣,一一进行比对。 宋国天子就是个昏庸之主,碌碌之君。 成日不是搞艺术就是搞修真,要不就是在玩女人。 完全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而在大宋朝堂之中,奸相蔡京,权宦童贯,也都是奸佞幸进之臣工。 特别是聊到了大宋的科举取士之士,王甫愤愤地指着自己那满头的黄毛,讲述起了自己当年科举之士相当牛逼。 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形象不似宋人,结果生生从状元之才,被压制成为普通进士出身。 “……而那太尉高俅之子,一个小小十一岁的稚童,八岁方才开蒙,连《千字文》都背不齐的黄口小儿。” “就是依仗着其父乃是太尉,居然能够力压无数寒窗苦读十数载甚至是数十载的读书人,成为状元。” “可是朕听闻,此子颇有才略,特别是他那几篇文章,朕也瞧过。” “陛下所言极是,草民当时亦是十分的震惊,还以为我大宋当真出了一位不世之才。” “可是后来才知晓,那哪里是他作的,不过是大宋天子颇喜此子嘴甜如蜜,暗中使人作下了文章……” 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王甫能够靠嘴皮子将大宋天子等人晃点得找不着北。 何况于这位现如今还显得年轻而又稚嫩的西夏国主,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