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璋这位大宋神童状元此刻的表情显得十分的从容,甚至还含着笑意。 语气也显得十分的温和而又没有半点的杀伤力。 可是落在陈侍郎以及吴执中的眼里耳中,却仍旧听得浑身发冷。 这小子今日这番言语,倘若要是传扬出去,绝对会让他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吴执中抹着冷汗,终于明白了这位智计百出的少年神童状元搞的是什么骚操作。 要知道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有三个层级,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 其中解试是宋朝科举考试的入门阶段,考生只要通过解试就可以进入后续的考试阶段。 但是,高璋这小子的套路,简直玩到花得不要不要的。 而高璋当然也不是胡说八道,只不过是把后世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方式,拿到了宋朝来使用而已。 后世的明清时期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级别。 首先是童试,由提学官或各省学政主持,每三年举行。童生们不分大小年龄都可以参加。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通过院试后便可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进入府、州、县学深造。 该考试合格后也被称为入学考试,是科举考试的起点。 其次是乡试,每三年在各省会举行,由皇帝委派主考官。通过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 第三级是会试,每三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参加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进士贡士”。 在这里,大宋虽然没有省,但是有路,所以把乡试顺势改为路试,自然也无不可。 只要先通过三级考试,才能够成为秀才,之后又要辛苦三年才能够成为举人。 再来个三年,才能够成参加省试、殿试。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着实提升了那些才俊抵达省试的难度。 其实高璋还有的是办法增加科举的难度,例如先读县学三年,方有资格童试,称为入学试,再例如,童试合格者,必须入府、州学在学读满三载,方有资格乡试。 只不过,高璋觉得没必要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还是苟一点为好,自然也就没有把后世的教育制度拿来宋朝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