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扭头,就看到了恭敬地站在身畔的高璋,不禁一乐,伸出了手拍了拍高璋的肩膀。 “这些便是用了小高你琢磨出来的治军练兵之法,所操练出来的大宋禁军。” 听到了师尊赵佶连小高都喊了出来,意识到对方情绪有些过于激动的高璋规矩地朝着师尊赵佶一礼,这才恭敬地答道。 “回禀官家,臣只是给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建议罢了,主要还是我大宋将士上下一心。 都愿意以最勇往直前的雄姿,还有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也要为大宋,为官家效命……” “好了好了……”官家赵佶,差点就被高璋一本正经地在自己跟前猛夸大宋将士的那番话给逗得笑出声来。 这孩子,总是那么的谦虚,就好像生怕别人把功劳压到他身上似的。 而此刻,站在一旁的那位白发苍苍的杨指挥使大步上前,朝着官家恭敬一礼。 “官家,莫要听小状元公谦虚,此番大阅,能有如此之效果,小状元公当居首功才是。” 这位杨指挥使干脆利落的肯定之言,亦让一干大宋武臣纷纷深以为然地连连颔首不已。 一干军中悍将,总不能连一个孩子的功劳都去抢,特别是这位神童状元,本就深得天子宠爱。 这二来,不论是方阵队列,还是什么正步,以及操练之法,皆出自他高珪璋之手。 更何况,高璋虽然还很年轻,对于军略却颇有见地。所以,提前示好,捧一捧这小娃娃,让他能够与军方亲善,终究不是坏事。 听到了这位杨指挥使的赞誉,官家赵佶朝着杨指挥使颔首一笑,露出了满意而又欣赏的笑容。 这位杨老爱卿果然是敦厚君子,有了他这番中肯的评价,足以证明,爱徒小高果然是依着那范文正公的模版成长的。 一个个的方阵,经过观礼台,在另外一边集结。 接下来,就是开始在官家与一干大宋臣工跟前进行军事演习。 官家赵佶,虽然不知兵,就连兵书,也就仅仅只是欣赏过那最知名的《孙子兵法》。 但是好歹每年两次的大阅,他自然是场场不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