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能够如此殚精竭力的为自己这个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奔走,如何不让宗泽感动。 要不是这高璋太过年轻,怕是自己的年纪比他爹高俅都还要大点。 宗泽都恨不得想插上三柱香,跟这位才十一岁的高璋结成肝胆相照的异姓兄弟。 一番唏嘘感慨,高璋也是由衷地为宗泽高兴,能够成为大宋的知州,这至少是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宗泽没有担当过的官职。 “其实今日倘若汝霖兄如果不来寻小弟,怕是过两日,小弟也会去寻陈侍郎,请陈侍郎带我去见汝霖兄。” “这是为何?”陈侍郎有些好奇地问道,高璋要去寻宗泽,肯定不是为了听宗泽对他的感激,必定是有什么事情才对。 “之前小弟我听闻汝霖兄成为了登州知州之后,特地查了一番。 才知晓这登州乃是我大宋京东东路最大有可为的一处滨海之地。” 这话让宗泽双眉一挑,不禁来了兴致。“贤弟所言甚是,宗某之前就在与登州相望的莱州之地的胶水县任职,对于这登州之地,也算是颇为为解。” 唐武德四年(621年)才有了登州的称呼。唐代以后,随着朝贡体系的确立以及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登州逐渐变成朝鲜半岛、日本向中原王朝朝贡或贸易的官方港口。 自唐始,登州一直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港,也是海防重地。 对宗泽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大有可为之地。 听着宗泽对那登州的军政诸务包括海事皆侃侃而言,信手拈来。 足以得见这位宗泽果然不愧是能够青史留下大名的大佬,不但打仗打得金国叫爷爷,就连吏治这一块,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当听闻宗泽言及,倭国、高丽商贩都会从登州一带的海港暗中进口大量走私食盐时,高璋不禁一愣。 “登州如今也已产盐了?” “不不不,登州不产盐,此两国商贩所购的乃是滨州私贩之盐。” “滨州自古以来就是煮海为盐,以供河北诸地,至仁宗年间,辽国亦在煮海为盐,将盐售往河北诸地,仁宗时,河北诸地不禁私盐买卖……” 结果就导致了河北地区煮出来的盐,就干脆开始外销,甚至都已经有了国际客气:高丽和那倭国。 “……登州不产盐?”高璋突然抬手一拍前额,两眼放光地一声哎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