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何氏风云-《血色汉末》
第(2/3)页
其人姓郑名泰,字公业,乃刚入大将军府之谋士,如今甚得何进之意。
听及询问,近些时日因政务又添憔悴的何进,略微思索,随后浅喝案上之茶,缓缓道:“公业所言非虚,虽未有确切奏报,然着刘虞以前便任过幽州刺史,在期间,为政宽仁,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对待异族,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皆有崇高威望,百姓传唱歌谣以赞颂,以如此威望,异族归降也属正常。”
“正如大将军所言,也正因为刘伯安在幽之威望,当初个州推举州牧之时,着幽州牧之选方才未有二人,虽然着幽州张纯等叛贼,气势汹汹,然有刘伯安之德,再加公孙瓒之勇,幽州轻松可平。”接过何进之言,武将之列中一个不起眼之士,言语道。其非他人,便是如今何进之爱将曹操、曹孟德。
说来着曹操如今在洛阳也是个风云人物,当年黄巾之乱,因功不过一济南相,这才不过数年便脱颖而出,先是受东郡太守、后又拜议郎,如今更是赫赫有名的八校尉之一。而作为宦官之后,如今却铁跟着何进与十常侍为敌,也算独一份了。
“也还好,有刘伯安平定幽州,不然着十常侍定又会以此,让大将军领兵北上了。”前者刚闭,如今何进之首席大将袁绍、袁本初当即言。
“自从当年姜伯孝弃官归隐,老夫便成了张让、赵忠之首要之敌,再加上年年战乱,陛下也有意收回兵权,如今朝堂艰难呀!”一说到领兵,何进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说到姜伯孝,大将军着并州丁原处可有回音?”一提姜麒,一旁记事之主簿陈琳随后停顿,言道。
对于陈琳所言之事,厅中众人皆望,随即不免又笑着摇头,虽然着姜麒远离朝堂,可是非却离不开呀。
提及并州,那一直都是何进的心病,如今要说天下精兵,可没有什么北军五校、西园八校的位置。或许也就是年年一线战斗之西凉兵马敢言精兵,不过那是在没有提西河、溯方之名的时候。
如今朝中文武谁不知,真正的精兵,还是那一只神秘的溯方边军。
此军经过姜麒千挑万选,战长社、破广宗、围曲阳,数战数捷,更是迎战两倍余之匈奴骑兵而大胜。
不过这支兵马,也在辉煌之后消失。以不在大汉名册之中,而有登记的不过西河、溯方各郡县,守城郡兵数百而已。
“丁建阳!要是他能顺利收复西河、溯方之兵马,那他就不只是武猛都尉了!这些年朝廷派去了多少官吏前往西河、溯方两地,又有多少人盯着。可全都无功而返,就连那西河郡守邢纪,如今也是阳奉阴违了。”正如同众人的摇头,大将军何进也感慨的说道。
“不得不说,西河之事很是复杂,年年税赋不少,却又听诏不听宣。着说大将军多少次派人调遣兵将,却未有一人前来。就说那所为五虎将吧,个个一身本领,皆能镇守一方。可却甘愿为一小吏,也不知伯孝有何特别,能让人如此不离不弃。”看着何进有些无奈的样子,袁绍也是心有不甘的说道。
着对于并州姜麒留下的兵马,可不止何进垂涎,作为累世宠贵,袁家善于养士,天下豪杰多少想攀上关系。可正如袁绍的叹息。姜麒手下之大将,有一个算一个,却都没有给面子相投。
“本初兄,其实与其说那些西河姜麒旧部忠心,不如说他们有什么期盼吧!姜麒小小年纪,崭露头角。难道诸位以为方才及冠的姜麒,就真的归隐山林了?”听之袁绍的感慨,谋士列中与之交好的逢纪笑言道。
“元图是说姜伯孝并不像表面般的归隐山林?”对于逢纪的言语,何进刹有兴趣的问道。
“回大将军,如若估计不错,姜伯孝并非真正的退隐。对于一个少年而言,正是崭露头角之时,大好年华那耐得住寂寞。”
“这些年在世人面前,他是隐居了,也不问世事。可正如本初兄方才之言,实际上,其任然掌握着西河兵马,不然为何连大将军都调遣不了。而也只有姜麒下令了,这些个跟随出生入死之将士,方才有如此之胆吧。”
“而且将军该记得,去岁幽州叛乱严重,曾有旨意诏西河兵马前往,然却在此时南匈奴叛乱,着叛乱也太巧合了吧?似乎是预计好的一样,着西河兵将敢违背大将军之命,可不敢违抗圣旨,着匈奴叛乱刚好是个理由。将军着姜伯孝可不像表面般简单呀。”逢纪环视一眼众人,缓缓道。
“元图此话可有些严重了,如此言,可是说西河已被姜伯孝割据了,已是一方诸侯。而且方才元图所言,匈奴之事,当初西河回禀之书,老夫可是见过。书中言,西河并非不出兵,而是召集各郡兵马,并征招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起义从随行时。于夫罗不从,尽起部落兵马反叛,杀戮我百姓,与我军激战月余后不敌,流落河东……”见逢纪有些卖弄的模样,席中首列、最长者何颙有些不悦的严肃指责道。
“伯求先生说言甚是,元图不可随意猜疑,异族人叛服不定,乃常事。南匈奴人反叛,进派丁建阳查询过,确是属实。也是着南匈奴的反叛,当年被姜伯孝打的流落五原地的须卜部匈奴,方才敢攻打太原,并州刺史张懿因此被害。”赞同何颙之观点,大将军何进颌首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