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等待时机-《血色汉末》
第(2/3)页
当然没仗打将士们开心,但如果姜麒能改掉他巡营时黑脸的模样,或许每日担惊受怕的将士会更高兴一些。
在着一月时间里,在不知内情的将士见证下,姜麒与赵云矛盾不断激化,尽管没有拔刀相向,但也到了分道扬镳的境界。
也正因为二人的纠结,在将士眼中每日黑着脸的姜麒以到了爆发的边缘,在这一月的时间里,已经先后有四五个将官因没有达到训练的要求被鞭笞,眼下甚至可以说每日姜麒巡营之时,便是将士们脚底生寒之刻,哪怕与之交好的袁绍、袁术兄弟也不敢上前招惹。
纵观美阳,或许如今还敢与姜麒交往的,恐怕只剩下董卓一人了,当然董卓能勇敢的与姜麒相交,并未他不怕招惹事。
而董卓之所以能与姜麒交好,那完全因为如今性情大变的姜麒与之有些趣味相投,他俩时常的观舞饮酒,倒是让他们关系近了许多。
不过虽然姜麒与董卓的关系近了,每日过的小日子倒也欢快,可如今他的所作所为却让关心他的人和有报国之心的将士寒了心,在这些人中受伤最重的莫过于其妹姜麟儿。
着段时间里,姜麟儿为了缓和兄长和赵云的关系可谓不惜余力,不过随着二人的‘决裂’,她的好心当了驴肝肺,如今她每日的忙活唯一得到的好处,或许就只有她和赵云的关系近了许多。
当然了,姜麒如今在美阳是天高皇帝远,没人管的了他,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时间不断推移,他的坚壁清野也传到了京城洛阳,消息一传出自然收拾他的人来了。
面对姜麒按兵不动,大有拥兵自重的举动,一直想找机会收拾他的张让与赵忠当然不会放过,当即便行动了起来,一时间弹劾之本此起彼伏。
张让一党的弹劾之言一出,朝堂当即沸腾了,这才不过一个月,百官仿佛又要看到一名车骑将军落马去官。
不过着有奸佞的地方便有忠烈,也不知是姜麒人品不错,还是看张让的嚣张不愤,面对中官一党对姜麒的弹劾,谏议大夫刘陶出面了,当即便见他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
闻刘陶之声,尽管朝中多惧张让,但其也非独自唯战,当即前司徒陈耽也出面附和。
纵观朝廷,如今还敢与张让针尖对麦芒,或许就只有他谏议大夫刘陶了,而刘陶之所以有恃无恐或许也和他经历有所相关。
早在刘陶还任京兆尹时,天子要求百官出修皇宫钱,按照官职他当出一千万,可素清贫的刘陶哪有钱,又耻于以钱买官,便称疾不听政,后来天子得知重其才,方征拜谏议大夫。
有了天子的赏识,又出于谏议大夫的职责,眼下看着中官对为国征战的将士随意诬陷,刘陶自然不客气的痛斥中官。
只是可惜,刘陶高估了自己也低估的中官,当他的奏本上疏之时便是他人生终结之刻。
随后连同此次附和之人,以前便与中官有恶的前司徒陈耽,二人一起被诬,结伴关入了北寺狱,最后自然含冤而去。
二位忠臣含冤而死,天下莫不痛之,或许最后值得两位已故之人安慰的,只有他们逝去并非没有价值,最少他们想保住的姜麒安然无恙。
弄死了两个一直不对付的谏臣,张让等人也短暂的停止了对姜麒的攻击,当然这份仁慈多半来于刘宏并不想撤换姜麒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