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太史辞母(求收藏)-《血色汉末》
第(3/3)页
一说到黄巾教,太史慈就想到自己几次请命,想带着青壮支援北海却未获准许,气愤之下一拳砸在桌案上,振的碗碟四溅。
看到儿子忧国忧民的样子太史母赶到安慰,心想自己一向对儿子严于要求并未白费,心中当然也清楚儿子的想法,再想想这些儿子闷闷不乐的样子,太史母叹了口气看着高大壮实的儿子,她知道儿子大了,已经再也不是在膝下嬉戏的孩童了
“慈儿,是要出征了吗?”
“要是那样就好了!”听到母亲的话,太史慈感到失礼了,连忙整理了下衣袍上的污渍摇头叹息道。
“那慈儿今日为何如此高兴?”既然不是随其愿,太史母当下不知道何事还会让儿子高兴了。
太史慈接过丫鬟新拿来的酒盏,笑容重新回到脸上,并开口说道:“母亲还记得孩儿说过,在游学时结拜了几个兄弟吗?”
“兄弟、、、哦!想起来了,就是我儿时常挂在嘴边的桃园结义吧!记得你常常说的一个兄弟叫姜、、麒麟吧?”太史母想想说道。
“不是姜麒麟,是姜麒!他是慈儿的四弟、、、、还有二哥关羽、五弟赵云、六弟张飞、七弟童飞。”太史慈如数家珍的说道。
“那少爷是大哥了?”刚收拾完太史慈打翻碗筷的丫鬟好奇的说道。
“那有,我是老三,当时大家没能商量好谁当大哥,就拜天地为大兄,接着按年纪排的顺序。”太史慈想起当时相互的谦让笑着说道。
“天地为大兄,那少爷的几个兄弟都是如同少爷一般的英雄了!”丫鬟继续问道。
“当然,我那几个兄弟自然是英雄,但慈却不敢自称英雄。”太史慈面色一暗说道。
“慈儿怎可妄自菲薄,不是郡守大人都十分看好你吗?”太史母也不知道儿子是怎么了,以往的傲气去哪里了?居然妄自菲薄当即便提醒道。
“比起我那些兄弟,慈自叹不如,母亲不是问孩儿今日为何如此高兴吗?那是因为慈在公文上看到了四弟的消息、、、”太史慈整理了下情绪后接着说道。
“当初我与四弟在辽东初认时,那是的他还是个刚刚出师的少年,一时有缘我等就准备去洛阳建立些功业,不过在邯郸我们分别了。”
“慈就如同逃兵一般,当时兄弟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慈知道他们很伤心。没想虽然慈离开了,可四弟他们并没有忘记当日誓言,如今兄弟们都成了为国为民的英雄。”
“今日在公文中孩儿得知,原来四弟从年初就带兵征战四方,平定黄巾乱世,现在四弟已经贵为镇北将军、易阳侯,另几位兄弟也威名远扬,与一位孩儿不认识的将军合称为五虎将、、、、、、”
看着太史慈慢慢说着太史母沉默了,她清楚的知道儿子是因为担心她才回到家中守护,为了尽孝舍弃了兄弟的义气,看儿子在述说中找回自信,太史母起身拉起儿子问道:“慈儿知道母亲为何给你取名子义吗?”
“母亲希望孩儿以后是一个顶天立地,忠义无双的好男儿。”太史慈看着母亲的眼睛坚定的说道,着不仅仅是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标准。
见儿子铿锵有力的回答,太史母老还安慰的拍拍儿子厚重的脊梁,说道:“那明日我儿就去找你那些兄弟,为国进忠吧!”说完太史母转身离去,她不敢再看儿子一眼,她不知道下一刻还舍不舍得儿子。
“母亲、孩儿不能舍您而去!!”太史慈听到母亲的话一下就跪倒在地。
“起来、擦干眼泪,我儿已经长大了,只有外面才有让我儿着般雄鹰翱翔的天空,慈儿记住,不要辜负你父亲大人传给的一身武艺。”说完太史母头也不回的踏出了门口。
看着空空的门延,太史慈‘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义无反顾的朝着自己的未来走去,当他踏出这一步之时,也注定了他将名垂千古。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