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孙编辑问:“怎么想到画这些?” “就是随性之作。当时正在家里做饭,儿子说我做的虾好吃,我就想着这个做法不难,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江嘉意接着又说了些创作时的想法,诸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对于有特色的菜肴烹制必然会有很大兴趣之类的。 孙编辑一直认真地听着,中间没有打断她,直到她全部说完,孙编辑才问:“这个开边虾的做法是你自创的吗?” 江嘉意没有想到他最先问的会是这个? 蒜蓉开边虾在江嘉意看来那就是个家常菜,属于大家就算是不会做也基本都吃过,太寻常了。 可越是这样的菜才越找不出源头,谁又能说出这道菜最先的创始人是谁呢? 但她也不能说这菜是自创的啊! 她停顿了一下,然后摇头:“不是。” 孙编辑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复杂。 他再次问道:“那这菜谱你哪里来的?是你家长辈传下来的,还是你在外面有师傅?你家里人知道你要把这菜谱公开吗?” 被孙编辑这一通连番追问,江嘉意的脑子灵光一现,忽然想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这个年代还处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阶段,但凡有点手艺的人都会把自己的本事捂得死死的。 即便是对收进了门的徒弟,还秉承着教一半留一半的原则,不跟着学个五六七八年都休想出师。 更别想学到什么绝活儿。 至于后世大家比较习惯的资源共享,在这个时代那都是不可想象的。 应该是出于这个原因,孙编辑在收到自己的作品后才没敢第一时间直接录用,而是要先打电话沟通。 说起来这也是对作者的负责了。 想清楚这其中的关窍后,江嘉意立刻说:“孙编辑,这个虾的制作方法是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的,然后我自己又琢磨了琢磨,试做了很多次才确定的配比。 虽然我不能说这是我自创的,但是也绝对没有剽窃别人的配方,不会有任何后续的麻烦,这一点你可以放心。” 可孙编辑显然不可能因为她这么一句话就放下心里的疑虑,又继续问了好多。 例如她是在什么书上看到的?那本书现在还在吗等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