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们原本满怀期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喧嚣戛然而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静谧。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令史,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与紧张。 是啊,此宽免能持续多久? 何时又会再此征召呢? 面对着周围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令史也是心生感慨,红着眼睛大声对老者说道:“老丈,吾亦非尽知其详,然听郡守大人言,朝廷此番减免之策,虽明面上是减半力役,但实际上,因修长城所需之大量劳力,多为民夫承担,在整体劳动力中约占近半比例!” “其余则由士兵、技艺精湛的工匠以及因过失需服劳役的犯人构成。” “因此!” 说到这里,令史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环视四周,看着一张张紧张的面庞,深吸了一口气,更加大声的说道:“因此,此次减免,几可视为全国民夫长期宽免!且日后恐不复征召!” 什么? 长期宽免?! 且日后也不复征召!? “这……这是真的吗?我们……我们以后都不用再被征召去修长城了?”一旁的年轻农夫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 “感谢陛下,感谢朝廷!” “陛下千古!” 就在人群密集处陷入欢呼沸腾的时候,一道蜿蜒的田间小径上,二十多岁,刚刚从家中走出的蒯彻,边走边整理着思绪,思考着一会如何与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们深入探讨当前的时局,分享彼此对于民生、政策的看法。 正走着,就看见不远处的官道一侧,一群约两三百人的队伍正围坐在树荫下休息。 这群人,大多是神色疲惫、衣衫略显破旧的农人,其余便是五十名左右装备简朴的士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农民们三五成群,或倚靠着沉重的行囊,或背对着粗砺的岩石,彼此之间交换着叹息和低语。 “哎,都怪那几天的暴雨,这下糟了,耽误的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青年男子坐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根已经磨得光滑的木棍,不时地在地上划拉着什么,脸上满是愁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