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他……好看吗?-《不要随便摸人鱼的尾巴》


    第(2/3)页

    很快,气泡船将他们送到了防汛安置处。

    安置处位于一座大楼里,灯火通明,开着暖气,备着毛毯,还有一溜的小饼干和热饮。

    对于浑身湿透了的冉溪来说,这个安置处无异于是天堂般的存在了。

    不过他没顾上去喝热水。

    抓着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毛毯,冉溪先找到固定电话给小何拨了过去。

    电话倒是能接通,可是小何迟迟没有接起来。

    就在冉溪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家里是不是出事了的时候,小何终于接了电话。

    这小河狸,听上去声音困困的,像是从睡梦中刚被吵起来。

    果然,小何说他刚刚是睡着了。

    他说镇子也下雨了,雨势不大,就是特别催眠,自己从下雨就开始睡,一直睡到了现在。

    而小弋也是一直乖乖躺在床上,看上去睡得很香。

    冉溪这才松了口气。

    他卸下登山包,裹着毛毯,喝了两口热茶,人总算缓过来些,面上也恢复了些血色。

    他再次谢过身旁的工作人员,带着敬意地感叹着:“你们想得太周到了。”

    从泡泡船赶来的速度、安置处的设施、工作人员的效率来看,这显然不是仓促之间的决策,而是早有准备。

    一位穿着荧光背心的混血工作人员叹道:“没办法,我们这里夏天时不时就会有一场这种规模的暴雨,还毫无预兆,没法预警。”

    “这种程度的降雨,什么排水设施都不管用了,地势低的地方一定会被淹的。”

    “如果是海族,那都不用担心。但如果是你们这样落在外面的人族,就只能用船把你们捞起来,要不就会出事的。”

    冉溪不住点头:“是,还好有船。”

    这时,另一位人族工作人员又拿了一碟饼干给冉溪:“其实,也就是这几年,我们才有了这样的应对机制。”

    穿着荧光背心的工作人员道:“是啊,要不是有裴上将的支持,也不会有这套机制了。”

    冉溪一惊:“裴……裴上将?”

    怎么这件事,还会和裴以粼有关系?

    看着一脸惊奇的冉溪,工作人员便为他解释起来。

    原来,大概在四年前,裴上将路过一座内陆城市时,正好经历了暴雨,看到了对暴雨束手无策的人族,还听说了人族在暴雨里失踪的消息。

    自那以后,在裴上将的提议和推动下,才有了这样一套在暴雨天组织营救人族的机制。

    至于维护这套机制运作的费用,都出自裴上将个人的慈善基金——听说,上将自己没什么嗜好,皇室给他的奖赏,都被放进了慈善基金里。

    听到这里,冉溪惊叹不已:“这么厉害的事,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为了配合“上将先生的崇拜者”这个人设,自己可是费了不少工夫来研究裴以粼的各种事迹,但从没在任何报道里见到这条消息啊。

    工作人员笑道:“你估计是常住海底城的吧?”

    “这件事本来就和海底城没什么关系,裴上将又拒绝了所有的报道和采访,你们海底城的居民肯定就不知道了。”

    “就算在我们内陆城市,也从来不会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件事,我们工作人员也是被问到了才会说。”

    冉溪坐在凳子上,手里捧着水杯,心里开始止不住地阵阵翻腾。

    这不是他第一次知道裴以粼做出了什么样的善举。

    救援孤儿,灾后重建,捐助学校……

    虽然裴以粼从不主动宣传,但冉溪还是从一些报道的字里行间,挖出了这样的信息。

    可事实上,不管冉溪掌握了多少信息,对外声称自己如何崇敬上将先生,他对于这位气运之子,并没有什么……真真切切发自内心的情感。

    他对裴以粼的“情感”,是那种隔了一个世界的敬佩,是站在玻璃橱窗外仰望里面画像时的赞叹,是从历史课本里读到传奇人物时的啧啧称奇。

    说到底,裴以粼只是这个世界的气运之子,一位给自己带来了任务的人物。

    但今天……

    冉溪的手紧紧抱着水杯,感受着热水传来的暖意。

    今天,如果不是裴以粼推行的这套措施,自己又怎么可能坐在这里,安安全全暖暖和和,等着工作人员把自己送回家呢?

    只可惜,这位气运之子已经……

    冉溪垂下头,无声地叹了口气。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人族阿姨出声招呼冉溪道:“小伙子?歇好了就来做个登记啊,登记了我们才好按地方送你们回家。”

    冉溪连忙应声,收起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跑过去开始登记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

    阿姨看到冉溪填的地址,好奇道:“海角镇?海角镇幼儿园?——啊,是那个很偏僻,很荒凉,都没什么人居住的小镇吗?”

    “这个镇子,居然还有幼儿园?”

    提到这个,冉溪顿时就来了精神。

    他带着几分自豪地应着:“有啊。现在是所真真正正的幼儿园,有好几个学生了呢。”

    听到这回答,阿姨往上推推老花镜,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位眉目清秀斯文礼貌的人族,开始问东问西,冉溪也就很有礼貌地一一作答。

    不知不觉间,好几个工作人员都坐了过来,听冉溪讲“幼崽趣事”听得津津有味。

    见大家都围了过来,冉溪说着说着,话题一转,掏出手机打开微博:“其实,现在的海角镇,虽然位置偏远了些,但环境真的很好,而且也在慢慢重建呢——”

    “来,看我们海角镇的微博——”

    “这里,是前段时间才修好的房子,是不是很好看?”

    “这个这个,是海角镇的海滩,看到这些小螃蟹了吗?”

    他的手指从屏幕上一下下划过,展示着他日常拍下来的海景,日落,沙滩……

    海角镇那清新自然的景色,也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咦,真的不错哎。”

    “等等,冉老师,这就是你刚刚说过的,你们自己种地那个菜园吗?”

    “哇塞,这个黄瓜,看着怎么这么水灵?!”

    提到这个菜园,冉溪发自内心地骄傲起来:“对,这就是我和小朋友一起种的菜园。”

    “不骗你们,海角镇的环境特别好,种出来的菜长得都特别好!”

    头发花白的人族阿姨看着冉溪的照片,再次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镜:“哟……这个菜,长这么快这么好,是用了特殊的种子吧?”

    这位阿姨早些年自己也是在阳台上种过菜的,大概知道正常蔬菜是什么样的成长速度。

    不过,她之前也隐隐约约听说过,如果是精神力催化过的特殊种子,那就是长势远超正常了。

    冉溪听到阿姨的问话,摇摇头:“就集市买的普通种子。应该是因为海角镇的土壤和气候特殊吧。”

    阿姨心说或许是这年轻人买到了特殊种子也不知道?或者是这年轻人有什么特殊的种地技巧不愿意分享出来?

    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阿姨都觉得没必要再细问了,因此只笑了笑,继续看着照片。

    看到这位阿姨对海角镇的蔬菜有些兴趣,冉溪赶紧趁热打铁道:“要是大家愿意来海角镇看看海,那一定要来尝尝这些最新鲜的蔬菜——真的,又便宜又新鲜,比超市里的有机蔬菜好吃多了。”

    如果能为小镇吸引到游客,再让游客在镇子上买些蔬菜,海角镇【知名度】一定会提升的!

    阿姨翻完照片,感叹道:“这些蔬菜是挺不错。可是啊,海角镇到底还是远了点儿……”

    她想了下,又问道:“小冉老师,你们这菜地里的菜,除了卖给镇上的蔬菜店,有没有想过也卖到市里来啊?”

    冉溪有些遗憾地摇摇头:“现在还不太可行……”

    之前已经尝试过了。如果只是摆摊卖到城里,那对于提升知名度根本没用。

    听到冉溪的说法,这位阿姨摇了摇头:“那就可惜了。就算蔬菜再好吃,如果只为了买一兜子蔬菜跑那么远……有点太费事了。”

    另一位海族大叔则是笑着摇摇头,说自己其实更爱吃肉食,对蔬菜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如果只是看看海景吹吹风,没必要跑那么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