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房遗直浑身一颤,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承乾,一个建立了华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功伟业的帝王,还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力量。 “继续。” 李承乾给了阎立德的一个眼神。 “陛下。” 阎立德继续道:“自秦汉以来,渭水不断北移,想要复刻咸阳宫非常之难。” “长安之中唯一的高地便是龙首原,龙首原本是一条起伏的山之首,秦阿房宫、汉未央宫乃至大唐的大明宫都建在这里,前隋宇文恺认为龙首原上的六道岗像《周易》乾卦的六爻,九二高坡适合建宫殿,以当帝王之居。” “太上皇已经前往翠微宫避暑,翠微宫坐落在翠微山下,笼山为苑,有大殿:云霞殿,朝殿:翠微殿,寝殿:含风殿,旁有太子别宫,内有安喜殿,一应俱全。” “臣请太上皇移居翠微宫,陛下入主大明宫,以正龙位。” 嚯!!! 顿时,在场众人一片讶然。 谁也没想到阎立德会在这个时候给李世民上眼药,把李世民赶去翠微宫,那可真就日暮西山。 “可!” 然而,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承乾想都没想,直接同意了阎立德的请奏,可太孝了! “陛下圣明。” 阎立德在听到李承乾的话后,心中不免生出崇敬之意,赶紧阐述道:“陛下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先行迁往大明宫,龙首原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长安。” “臣以为京兆府下辖二十三个县:万年、长安、礼泉、户县、蓝田、咸阳、三原、云阳、泾阳、栎阳、高陵、渭阳、临潼、金城(兴平)、富平、武功、宜寿(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铜川)、奉天(干县)、华原(耀县)、奉先(蒲城),万年、长安县为赤县,其余二十一县为畿县。” “何不以万年、长安为帝都,重新规划长安城。” “长安城东西长九里,南北宽8里,合1260顷,这太小了。” “臣建议,皇城以长安为基,东西长九里,南北宽五里,合九五之数。” “另于上林别苑、皇城之间修筑御道相连,只有皇家出行才可以通过这条御道。” “皇城一分为三,最北边为内苑,包括了龙首原在内,中间为太极宫,左右分别是东宫、天子七庙。” “南边以宫门为中轴,修筑一条直通皇城大门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左边为皇族宗室府邸,右边为官属衙门,包括中军大都督府、三省六部。” “以皇城东、西、南三面为主,先行各筑八十坊,设东市、西市、南市。” “不再建设外城郭,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两百四十坊之外还可以继续增建。” “好。” 这一方案听得李承乾心潮澎湃,这一座皇城的面积达到了45平方公里,相当于67500亩地,堪称旷世巨筑。 长安未来的人口必然会不断增加,区区百万算的了什么,两百四十坊大约能容纳200万人,外面还可以不断扩建,合万年、长安两个县的面积,建造两千四百坊都不在话下。 ‘我是真想杀了你!’ 双眼死死地盯着阎立德,房遗直心中滋生了浓烈的杀意。 他本来想劝说李承乾放弃重建长安的想法,谁知道这家伙拿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构想,一个皇城就相当于半个长安,一个长安合并了两个县,连外城郭、城墙都不设。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效仿始皇帝,用渭水做北边的外城郭,骊山为东边城郭,秦岭就是南边城郭。 就算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伟岸计划,房遗直却根本不在乎,他在意是这样一个计划动用的人力物力何止数十万,这都快顶得上隋炀帝挖运河了。 “京兆府尹。” “臣在。” 强忍住心中的苦闷,房遗直应道。 “即日起,长安城东、西、南会分别修建出一百二十坊。” “建成之后,你马上安排长安百姓入住,由内务府支付迁徙费用。” “若是有不从者,举家发配往岭北。” “建造之事无需你担心,朕自有安排,不会耗费丁点人力。” 深深地看了房遗直一眼,李承乾吩咐道。 “是。” 房遗直眼中露出了惊异之色,大声回道。 他在意的不是李承乾看穿了他的想法,而是皇帝的许诺,不会动用一丁点人力,帝王一诺,重如泰山,这就意味着他之前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只是迁徙长安居住的一百二十万百姓,有帝诏在手,给他们换个房子,还有内务府支付的迁徙费用,这些百姓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