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李世民的褒奖,咸阳郡王李象-《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3)页

    东宫太子为了不引起他的忌惮,选择招募500多名乞儿充当卫士,魏王李泰却拿着自己的名帖传唤运河沿岸各州刺史,目的是照拂皇帝亲自下诏斥责的博陵崔氏。

    两相对比,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他这位大唐皇帝。

    “朕听说高明还任用了一批武将?”

    “是,陛下。”

    李君羡低着头,回道:“太子殿下遣人去了河东绛州,任用东宫左卫率,还从山东各地招募8名千牛备身。”

    “这些都是什么人?”

    面无表情,李世民再度问了声。

    “回陛下。”

    “东宫左卫率姓薛,名礼,字仁贵。”

    “出自河东薛薛氏南祖房,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前隋任官,到他这一辈,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

    “余下8人,或为贫家子,或为地方豪强之子。”

    “另有洪州都督府司马许敬宗、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新安县令刘仁轨分别调任东宫左右长史、兵曹参军。”

    “有河东裴氏族人裴行俭,乃前隋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次子、裴行俨之弟,为东宫录事参军。”

    身为百骑首领的李君羡早就将这些事情调查的一清二楚,有条不紊的汇报道。

    “裴行俨?”

    “就是那个被李密封了上柱国、绛郡公,娶了王世充女儿的骁将?”

    这个名字倒是让李世民想起了一些过往,隋末诸侯林立,裴行俨是其中少有的将才。

    “是。”

    李君羡认真的点头。

    “寒门庶族。”

    “高明这是完全没有打算拉拢士族门阀。”

    “倒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眺望东宫方向,李世民幽幽道。

    一直以来,东宫收纳的人都不是李承乾的亲信,那都是他调派过去的人,确切来说,在最初的时候,他对于这个太子倾注了许多期望,直到长孙皇后过世,李承乾彷佛放飞了自我,东宫官员上奏者不计其数。

    从贞观十年开始,他对自己这个嫡长子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转而将一部分期待放在了魏王李泰身上。
    第(2/3)页